第3部分 (第1/4页)

第13节:思维训练的源与流

许多人在初识思维训练的时候,都觉得训练思维是一件很“虚”的事情,它既不像绘画打字那样有实用价值,又不像学习数学语文那样有可见的知识积累。思维隐藏在大脑深处,看不见摸不着,况且许多人连思维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这就更让他们难以理解思维是可以训练的事实,因此人们将思维训练视为一件很虚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但是,如果我们因为思维看不见摸不着而将它视为虚,进而将思维训练视为无用,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虚的东西比比皆是,空气是虚的,电磁是虚的,抽象的公式定理也是虚的,人的思想观念更是虚的,所有这些虚的东西谁又能说它们是不存在的,是无用的呢?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把思维训练视为一件很“虚”的事,是因为他们的思维缺乏深度,只看到事物“实”的一面,而看不到事物“虚”的一面,只理解视觉所见的东西,不能把握视觉所不能见到的东西。

思维训练看似很虚,实际上是实实在在的。首先从用途上来讲,不论哪一种实用技能训练归根到底都是一种思维的训练,绘画本身是实的,但如果不掌握绘画的技法和艺术的创作规律等等这些虚的东西,是不可能画出好作品的。而当学生们在学习和消化这些技法和规律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接受一种绘画思维训练,是在努力塑造自己的思维模式,使之向绘画大师们的思维模式靠拢。其次从层次上来看,越是智能水平高的训练,就越是呈现出虚多实少的特征,这也就是社会越发展,越需要人们的抽象思维发达的原因,在信息社会如果想生存就必须掌握许多虚的技能。

思维训练的源与流

思维训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智力开发方法,不过它并不是现代独有的专利,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创造了有名的“头脑助产术”。目前的思维训练是建立在最新的思维科学成果和古代的头脑训练术基础上的。

据史料记载,苏格拉底相貌丑陋,不修边幅,整日在市场上闲逛。古希腊的市场上不仅卖物品,也卖思想。经常有人站在市场中面对观众发表演讲。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一位年轻人,正在宣讲美德。苏格拉底装着无知的模样,向年轻人请教说:“请问,什么是美德呢?”那位年轻人不屑地回答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知道?告诉你吧,不偷盗、不欺骗之类的品行都是美德。”

第14节:思维能力训练的原则

苏格拉底仍然装做不解地问:“不偷盗就是美德吗?”

年轻人肯定地回答道:“那当然啦,偷盗肯定是一种恶德。”

苏格拉底不紧不慢地说:“我记得在军队当士兵的时候,有一次接到一位指挥官的命令,让我深夜潜入敌人的营地,把他们的兵力布署图偷出来了,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呢?”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辩解道:“偷盗敌人的东西当然是美德。我刚才说不偷盗,是指不偷盗朋友的东西。偷盗朋友的东西肯定是恶德。”

苏格拉底依然不紧不慢地说:“还有一次,我的一位好朋友遭到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他对生活绝望了,于是买来一把尖刀放在枕头底下,准备夜深人静的时候用它结束自己的生命。我得知了这个消息,便在傍晚时分偷偷地溜进了他的卧室,把那把尖刀偷了出来,使他免于一死。请问我这种行为究竟是美德还是恶德呢?”

那位年轻人终于惶惶然,承认自己无知,拱手向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美德”。

苏格拉底把自己的这种思维训练法称为“头脑助产术”。意思是说,正确的观念本来就在你自己的头脑中,但是你在挖掘的时候不得要领。苏格拉底不过采用了一些正确的方法,使它们得以顺利地分娩。在现代社会中,思维训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商业因素的推动功不可没。由于企业始终处于市场竞争的最前列,因此所感受到的压力也就特别大,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一流的头脑和创造力。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公司一般都比较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创造思维的培训几乎是总经理与高级主管的必修课,因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感受到接受过思维培训和没有接受过思维培训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思维能力训练的原则

1。学以致用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思维训练时,必须努力把学习思维科学知识与思维训练方法同实际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运用特定的思维形式和方法去解决实际的具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