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黄巾军的军纪一向是个大问题,胜利的时候还好,会蜂拥而上的捡便宜。可若是小有挫折,就会有人逃跑,有一个人逃跑就会带动一大群,最后形成崩溃。此时也是如此,开始时还是有序的撤退,可很快就因为自己人之间的拥挤变成了败逃,最后演变成了溃败。即使是张角对此也有心无力,只能随着一起逃跑。

董卓也没想到会有这种好事,兴奋的带领大军奋勇追杀,直追出五十余里,才筋疲力尽的收兵回营。

回到了营地,自然要议功。这首功当然属于逼退了张角帅旗的人,可是遣人请刘关张三人去相见时,那人顺嘴问了一句他们的出身,听说是白身后,先一步进去禀报时就将这个情况说了。董卓一听,心中起了轻慢之心,原本想见见三人的心思也淡了,命人赏赐些财物,就不见他们了。然后顺手将撼动张角帅旗的功劳按在了自家族人身上,向洛阳报功。

这种事董卓以前干的多了,抢夺友军的功劳、财物,是出身西北边军,是习惯了和胡人打交道的董卓的必备技能。对自己人要好,对外人要狠!刘关张三人不是他的自己人,当然属于被抢掠的那一类。

可是张飞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怒,就要闯进去杀了董卓。刘备和李响急忙拦住,且不说董卓是朝廷官员,一军主帅的身份,就是他手下的四五万大军,也不是随便就能杀的。

杀是不能杀,但留在董卓麾下也是不可能的,于是三人干脆再次回头,去投皇甫嵩和朱隽。

皇甫嵩和朱隽分路而行,三人遇到了朱隽,说起此行的遭遇。朱隽一听说和张角对峙的不是卢植了,而是董卓,顿时熄了与其会和的心思。他和卢植都是大儒,互相之间都有交情。但董卓是个什么东西?一个良家子出身的匹夫而已,粗鲁而狂妄,和他没话说。之后朱隽派人去通知了皇甫嵩一声,皇甫嵩的意见和朱隽一样,自己干自己的,不去和董卓搅和。

既然不去会和了,朱隽就率军去剿灭黄巾余党。黄巾起义的声势极大,除了张角三兄弟之外,还有很多如程志远那样各领一方的渠帅。虽然张梁、张宝兄弟被抓住了,张角又有董卓去对付,但还有很多黄巾军需要剿灭,朱隽和皇甫嵩都不愁没有事情做。而刘关张三人就留在朱隽麾下,继续捡些功劳。

接下来朱隽要攻打的,是一个叫高升的渠帅。这一次,李响终于意识到这个世界的不同。名不见经传的高升,居然会法术!临阵只是,只见他披发仗剑,站在高台上施法,接着就见风雷大作,一股黑气从天而降,那黑气中似乎有无数兵马,向官军杀来。

如此异象让官军大乱,纷纷逃跑。李响却很感兴趣,站在原地不动,只等那黑气到来。等到黑气临身时,李响只觉浑身凉爽,眼前大雾弥漫,可就是没有什么兵马。先前看到的那些,全都是虚幻。

这让李响很是失望,还以为法术有多么神奇,原来不过是制造些幻象,还不是那么真切。只要官军能镇定下来,所谓的法术就能不攻自破。然而这个时代的人对不了解的东西不可能还保持镇定,不溃逃才怪。

官军溃逃了,黄巾军自然要乘胜追击。可是因为有大雾遮挡视线,黄巾军也没发现居然还有一个人没逃。而大雾之中三步之外就看不清楚了,五步之外什么都看不到。不少黄巾军一头撞到了李响的刀前,李响不杀都觉得不好意思。如此一来,李响不由心思活动起来,干脆不退反进,反向杀了过去。凡是遇到的人,全都一刀干掉,让他们连惨叫的机会都没有。

如此无声无息的前进了数百步,终于出了大雾笼罩的范围。抬眼一看,李响发现距离黄巾军渠帅高升只有不到百步的距离。这让李响大喜,催马就向他冲去。

高升使出法术后,显然也耗费了不少精力,正闭目养神。听到喧哗声近在咫尺,才不耐烦的睁眼看去,才发现一个身穿将全身都遮住的盔甲,手持一柄大砍刀的大将,正单人独骑想他冲来。挡在那员大将前进路上的黄巾军士卒无不四分五裂,像是被前进的大船撞碎的浪花似的,眼看着就要冲到他面前了。这让高升亡魂大冒,自知不是对方的敌手,急忙跳上马匹就逃。

可是李响岂能让他就这么逃了?大刀的刀尖在地上一挑,挑起一块石头来。探手接在手中,然后向高升掷去。就见这块石头带着凄厉的呼啸破空而至,正砸在高升的后背上。高升因为要施法,所以只穿了一身道袍,没穿盔甲,挨了这一石头后,顿时狂喷一口鲜血,跌落马下。

高升落马,其他的黄巾军就全乱了。不过好在大部分黄巾军都重进大雾笼罩的范围去追击官军了,根本不知道后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