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部分 (第1/4页)

这名高级负责人名叫陈经航,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科学家,Z国天文学、航空航天学的泰斗级人物,天眼的项目,是从他爷爷那年代开始构想,在他父亲那个年代开始设计,终于在他手中被真正建造了出来。

天眼的建造,真的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给地球开了一只天眼,给人类开了一只天眼,大量的天文数据被传送回来之后,Z国的天文学、航空航天学无比地激动和兴奋,这只直径500米的天眼,一天收集的数据量,就抵得上以前那些直径十几米、几十米的小天眼十几年的数据收集量!

陈经航就负责这些数据的初步整理研究工作,在天眼连续工作了半年时间之后,陈经航的一名助手,无意中在海量的看起来似乎毫无意义的数据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

最开始的时候,陈经航觉得这些数据可能是系统错误造成的,毕竟它们的数量极小,相比起天眼日复一日按收到了海量数据而言,连沧海一粟都称不上。

但是,后来,这些数据再度出现了,这些细小的数据异常,引发了一些现代天文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这让陈经航很敏感地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我们所生活的太阳系,并非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宇宙中普普通通的一片空间,一片各方面符合物理特性的连续空间。

如果把这片空间降维成一个平面的话,应该是极其平滑的,平滑到不应该有任何物理意义上的瑕疵,但是,那些不该出现的细小数据,似乎在提醒着陈经航,这片原本应该绝对平滑的空间,出现了极为细小的瑕疵,通俗一些讲,有些地方的空间出现了极为细小的错位。

这些错位空间错位的程度,细小到几乎只有几十个原子大小,分布在太阳系内外,如果不是500米天眼的建成,根本不可能发现这些空间错位,而且这些空间错位的分布是呈一定形状分布的,把它们连在一起的话,会组成一个很均匀的巨大球体。

在反复仔细研究了这些数据几个月之后,陈经航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理论,就是小宇宙的理论。

在他看来,只有一个原因能造成空间细小的空间错位,那就是在那片空间里出现了一个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小独立空间,独立于我们所生存的宇宙之外的小宇宙空间,那里面受到规则的限制,有着另外的物理法则。

但这些小宇宙必须要和大宇宙相连才能保持稳定,甚至进行自身的新陈代谢,所以,它必然会有一处和大宇宙相连的出口,也会有一处和大宇宙相连的入口。

至于那些形成空间错位的数据,应该就是从我们生存的大宇宙,与那些拥有独特规则、独立空间的小宇宙重叠边缘处形成的,规则相互抵抗造成了空间细小的错位。(未完待续。)

第1316章探索

原本的天眼是用来观测无限远处的宇宙深空、寻找脉冲星、黑洞来的,没曾想,无意中在太阳系内有了新发现,陈经航知道这个新发现,一旦公布出去,必将惊动整个天文界,对天文学和航空航天学来说,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柳乾在寄魂到陈经航身体中之后,从陈经航的大脑里提取到了所有的信息,并且把观测到的数据,全部输入进了梭形飞船的系统之中。

“这应该是空间瘤的早期形态,也可能是时空瘤。”机器人在对数据进行了一番分析之后,向柳乾解释了起来。

虽然柳乾的分魂现在远在千里之外,但分魂和主魂之间的信息沟通还是实时的,在分魂拿回信息之后,主魂也立刻和梭形探测器的系统沟通了起来。

“空间瘤?能不能别叫这么难听的名字?叫小宇宙不是更贴切一些?”柳乾吐槽了几句。

“它……确实就叫空间瘤。”机器人自适应了柳乾的语言系统,此时似乎找不到更合适的代替词汇。

“好吧,空间瘤就空间瘤吧,你和我具体说说这空间瘤是怎么回事。”柳乾转入了正题。

“差不多和你先前了解的那样,一个寄生在现在宇宙中的小型空间。”机器人很简单地回答了柳乾。

“你身为未来科技的探测器,为什么没发现这东西?地球上很简陋的天眼设备却是发现了这东西?”柳乾向机器人质疑了几句。

“是因为你没有启动空间瘤扫瞄程序。”机器人很直白地回答了柳乾。

“这个……”柳乾竟无言以对,看起来越先进的科技,分工就越精细,就连扫瞄程序,都细化到了每样东西有专门的程序。

“现在启动空间瘤扫瞄程序吗?”机器人向柳乾问了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