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5页)

【赏析】:

这首词是酒席筵前留别之作。词写别情,曲折细致,情谊深厚。推开离愁,欲扬先抑,未分别就想到何时重逢,使难舍难分的情意更浓。满斟美酒,劝友人尽情欢乐。全词精心铺叙,情意殷切。表现了诗人伤春惜别的情怀,也流露出人生萍寄之感。

叶清臣

字道卿,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仁宗天圣初进士,历官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有诗文集。《全宋词》存其词二首。

*忆秦娥*

黄机

秋萧索,

梧桐落尽西风恶。

西风恶,

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管人飘泊,

年年孤负黄花约。

黄花约,

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注解】:

1。孤负:辜负。

2。黄花:菊花。

【赏析】:

词的上片写秋景,下片写离人内心的活动。词明写游子的离愁,暗写闺怨,两地相思,一种情愫,在萧索的秋景衬托下,更显得深挚动人。

黄机

字几仲,一作几叔,东阳(今属浙江)人。尝为州郡属吏,游踪多在吴楚间,常与岳珂以长词唱酬,纪昀称其词〃沉郁苍凉,不复作草媚花香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竹斋诗余》。

*念奴娇*

王澜

凭高远望,

见家乡、只在白去深处。

镇日思归未得,

孤负殷勤杜宇。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

更洒潇潇雨。

长江万里,

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

鸟啼花谢,

今日谁为主?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

底事呢喃语?

最苦金沙,十万户尽,

作血流漂杵。

横空剑气,

要当一洗残虏。

【注解】:

1。镇日:整天。

2。新亭:西晋未,中原战乱,过江南下的士大夫多在新亭(今江苏江宁县南)饮宴。他们看到国家危急,相对流泪。

3。底事:何事。

4。血流漂杵:血流成河,可以漂得起木棒。形容杀人极多。

【赏析】:

1221年2月,金兵围攻词人的家乡蕲州城,城破,金兵大肆屠杀,洗劫一空。词人当时避难于南京,登上长江边上的新亭,写下这首思乡忧国的词作。词人把思乡与忧国结合一起,表达了对故乡沦陷的惨痛,对敌人暴行的愤慨,以及杀敌复国的豪情。

王澜

蕲州乡贡进士。南宋人,今存词《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一首。

*江城子*

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

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

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

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

空怅望,过维扬。

【注解】:

1。少年有意伏中行:谓年轻时就有降伏中行的壮志。

2。馘(guo2):古代战时割取所敌人的左耳,用以计功。这里是杀戮的意思。

3。击楫中流:用晋祖逖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的典故,表示抗金的决心。

4。维扬:扬州的别称。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词。上片寓情于景,抒发兴亡之感慨。通过单调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扬州劫后的荒凉,痛悼国家不幸,慨叹千年兴亡,表现出作者对国事忧虑的惆怅心情。下片抒发作者少年就立下报国志向,消灭入侵者,收复中原。但自己一片忠言无法被当权者采纳,路过扬州,不胜感慨。这首词情感深沉,体现了作者保卫家园的意志和历史责任感。

李好古

南宋末年人,籍贯、事迹及生卒年均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自称〃江南客〃。词多呼吁北伐,言情激切,有《碎锦词》。

*谒金门*

李好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