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行了行了,不管他姓田还是姓天都一律没门,我闺女将来是要嫁到有钱人家当少奶奶享福的,可不能再嫁给庄户人家受罪,还有,前些日子,姓田后生相依为命的奶奶不是走了吗?穷的比我们还穷,还是让他歇歇心思吧”说完后也不管丈夫作何表情,自己先和衣躺下。

复又不放心,反复交代道:“听我的,咱就当没这回事”估计是感觉脑袋下的枕头不舒服,大手拍拍弄好后躺下,“对了,闺女们交代你办的事赶紧办,快开张了不能啥家伙都没有”

“嗯,这我是知道的,现在山上砍得树还不能用,我先和别人家换换,还有,我今天和村里的跛脚木匠打过招呼了,说是等明天和我一起做家伙事……”絮絮叨叨说了一通后发现身边没了动静,扭头一看,原来杜氏早就抵不住瞌睡虫召唤,早早入睡。

冯通柱收声,蹑手蹑脚熄了油灯,又摸黑上了炕。

难得睡了一个好觉,清早起来的时候感觉骨头都是酥的,再往旁边一看,两个妹妹的影子都没看到,穿好衣服下来,看见榭雅端着簸箕走了进来。

“大姐你醒了?对了前些日子你跟我说这黍米能当粮食吃,说什么时候得空了给我做,趁着今个没事给我做做吧?”边说边眨巴大眼,装着可怜兮兮的模样看着她。

“娘呢?”涟漪掩唇打了个呵欠。

“娘拿着昨日替下的布去河边洗了,爹说是要打桌子长凳,一早就去南头木匠家了”榭雅不等涟漪发问,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涟漪心道,现在天气热的厉害,早早做好哪些下水内脏估计也放不住,还是等爹的桌子打好了再做打算,顺便等打发完这个小丫头,回屋子去卜一卦,也好给新开的铺子取个好日子,粘粘喜气,期望以后生意兴隆。

“好,算我怕了你了”涟漪出声阻止了还继续摇着她胳膊的二妹,细指揉着头皮道,如今她缠人的工夫越发不容小觑,自己往往拜其下风。

虽说是应下这差事,但涟漪不敢做太精细的,怕家里人起疑,想起以往过年时候外面买的黍米面红枣年糕,涟漪心上有了主意,这东西好,既能解了她当下的困难,二来也能当个主食来吃,一年和别的面掺和着来,也能剩下不少口粮。

今年朝廷没下旨说今年征税多少,但涟漪心中总是隐隐害怕,想起吕家的举动以及那人不着山水的屯粮,安慰自己小心自然是没错的。

眼下这些黍米是没脱壳的,想要把它脱壳弄的干净,必须把它放在长度三四米左右,带着三四个矮足板面平滑的类似滑板形状的东西,把黍米放上去,再用长长的擀面杖使劲擀,最后露出金黄色的米粒就可以了。

之所以不用舂米对,一来是因为村子里只有共有两个,一个在老院的门口,另一个是在村子另一头,去老院那里,怕被人看见了问东问西,去村子另一头一来是太远,二来是怕被人看到了说些闲话,说对老院那些人心里有间隙,平白添了别人口舌。

只好选择这个麻烦法子。

黍米面红枣年糕,自然缺不了红枣,在这里那些肉质饱满甜滋滋的大红枣是很少见的,尤其是农家,因为红枣能卖钱,大多都被精明的妇人卖给了收枣的货郎。

她家现在存下的枣,是在去年秋天收拾庄稼的时候,几个小的在山里撒欢时候摘来的,秋风已经吹干了里面的水分,一个个干瘪的挂在光秃秃的枝头,等待人类的采撷。

眼下将那些干瘪的酸枣泡在凉水片刻,等外形有一丝变化后,搓干净里面的脏东西,再放在滚烫的热水里煮熟,等颜色变得深紫后,捏起一个放在嘴里,甜中泛酸,让她那双大眼一下子眯了起来……

☆、喜农门 第六十一章 开张(上)

黍米俗称大黄米,虽然在这个时代不为人知,但是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永远是人们饭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

下午的时候,东西已经被磨成了面,磨面的是村子里唯一一家有磨盘的老汉,虽然不解这为何物,但是看在有铜钱拿的份上也只好乖乖噤声。

手插在碾好的面上微微感受温意,拇指食指捻起金黄的颗粒,感觉有些粗糙,不过这些已经足够,黍米面掺活些白面,这是为了防止黍米面太软太黏,加些白面中和一下,和面的水不能用凉水,用热水搅拌,等都变成块后放置一会,这才下手和面。

剩下的过程就跟蒸馒头一样,涟漪也是做惯这些活的,将早已经放凉的枣子按在个个小巧的面团上,放上笼屉蒸布,等水开了放在蒸笼上大火开始蒸。

榭雅一会探头看一下,脸上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