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将酿酒的师傅喊来”涟漪站直身子,朝众人道。

先前对褚越说话的老者,大半辈子在酒坊里,此刻见涟漪发话,以为是洪家人,所以强忍着没有说话。

但一旁的洪老爷苦笑道:“姑娘,现在叫他也是于事无补,为今之计,还是先商量个对策才是”

“这要真是我想的那样,叫来人问个清楚才是,不然我是没办法补救的”

在她看来合情合理,再正常不过的话,在那几人眼里却成了玩笑话,“小姑娘,别添乱了,还是听听侗师傅怎么说吧”

看来是被人小看了。

“听她的,去把人喊来”褚越交代。

“表哥,你……”

众人在褚越的坚持下,无可奈何的请来了大师傅。

“东家,这次出的事可不是我的缘故,不能怪在我头上啊“出乎意料,这次进来是身材壮硕的男人。

“大叔,你这次浸米,可是出了什么差错?”涟漪实质沾了沾大锅内比浆糊稍稀的液体,然后放进唇里,微微发酸。

“小娃子不敢乱说,我浸米的时候绝对没出差错,喏,你先前尝的,就是我发酵了三四天后的浆,你尝的可有差错!”

老者不屑一顾,“老儿我也尝了,带着些酸,想必是你发过头了,还狡辩说不是你的缘故!”

众人视线统一望向他,说不清的埋怨,叹息,悔恨。

“不是,倒是冤枉这大叔了”涟漪尝完那酒,沉思片刻,这才缓缓开口。

一时间,疑惑感激不解的眼神,又通通扫向涟漪……

☆、第九十二章 重新煮酒

众人视线扫来,涟漪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自己前后的表现是挺让人不解的。

“大叔,你是怎样浸米的?”

“……这……”暂不论当场这个小姑娘听的懂听不懂,屋子里还有内行人在里面,如今的这些都讲究个保密,自己手艺还是老爹传给自己的。

“通常浸米后,第二日生浆泡,有如水上浮泡。第二日生浆衣,天越冷浆衣越厚,一般第四日,已经有酸美的粘汁,就用笊篱划开浆面,用手连底搅转,另米粒相互分离,否则米结成块,蒸时难以透气”看他神色犹豫,以为是他怕自己夺了人家配方,主动说出其中的过程。

“你明明是知道,哪里还需要问我”大汉有些不乐意,不悦的盯着涟漪。

说到这儿的时候,那老者不乐意了,“你们两个都还年轻,哪里能掌控好这浸米的时候,眼看天还热,你们还说是四天,这四天可不都酸了,这酿出的酒能不酸吗?哎,小儿无知小儿无知啊……”

洪顿狐疑的看了自家酿酒师傅一眼,吞吐道:“应该不会,汪师傅在这年头不少了,应该不会出这样的差错”

“表少爷这就不知了,有手艺酿的年头长的还不定出个差错,更何况眼前师傅阅历这般浅?”

“嘿,这话说的我就不爱听了,我还说你这是倚老卖老,胡话连篇,我这干的年头不短,要是出问题早就出了,何苦等到现在?”大汉说话很是气愤,就差举手发誓。

“都别吵了”褚越沉声道,复缓走两步,在涟漪身测蹲下,看着涟漪不停的掀起箩筐闻闻这个,又拍开靠在墙角的一坛子酒。拿起酒构舀出点酒,稍稍抿了些酒后,又咂咂舌,面上一笑露出一丝了然。

“可是知道是出了什么差错?”

“知道了。是在煮酒的时候出了差错。

两个师傅面面相觑,“怎么会是这个原因,不可能”不论是谁,都难以接受是最后不起眼的一环导致的失败。

洪家三口人可不管那两个师傅的诧异,急忙紧走几步,期期艾艾道:“小师傅说的可是真的?有没有法子补救?”

早在元朝的时候,就有了青梅煮酒的说法,马致远曾经写过,‘东风园林昨暮,被啼莺唤将春去。煮酒青梅尽醉渠。留下西楼美人图,闲情赋’由此可以看出煮酒这一过程的历史悠久。

“这很难说,毕竟以往也没有这样的例子,我不敢妄言”拿起酒构搅了搅略带些浑浊的液体。

褚越围着屋子走了两圈,仿佛下来很大的决心。定定看着涟漪,“那就姑且一试,我相信你”

突然一屋子的人的视线都聚集在自己身上,她觉得压力真的很大,这又不是酿酒,你我说好价钱,酿好了算酿不好也就这样了。你情我愿的事,现在非得给些压力,弄不好了,她也没法交代啊。

“小娃子不知天高地厚,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