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1/4页)

一个纸盒装上两只胖胖粉粉的桃子,谢爸谢妈只装了一百盒就停住了,剩下的桃子就准备留给自家人吃了。

吃饭时。谢爸谢妈就商量着都给谁家送礼,正好端午也马上到了。

“一盒桃子,一盒咸鸭蛋,再送上一只鸡一条鱼?”谢妈一边吃一边说道。

以前在乡下的时候,谢妈记得送礼都是送双份的,比如鱼要两条,鸡要两只这些之类的。后来看多了才弄懂不一定是同样的东西要两份。而是礼品的总数量最好成双。

在谢家庄的时候,送礼讲究要回礼的,不是那种你送我一份我再送你一份的回礼。而是说送来的礼物不能全收下,要回一半回去的。

就好比女婿过节给老丈人送礼,送的东西老丈人要是全收下了是要被人背后里说的,庄上人都讲究一个送来的礼要回一半回去。

所以谢妈以前送礼的知识就是什么东西都送两份。这样好方便回礼呀。

w市这边她好像没听过这种风俗,而且这种习俗还是她们那一辈才会这样做。像是惊蛰这一辈的,谁还管这种风俗啊。

所以渐渐演变到送礼啥的只要总的数量能寓意比较好听一些就好了,也就是不是单数都是双数就可以了。

“既然是端午节礼,肯定要送粽子的呀。”惊蛰一边吃饭一边插了句嘴。

“粽子我不会包啊。要不花钱买?”谢妈说道。

谢妈倒是一点都不羞愧自己不会包粽子,因为谢家庄过端午还真没有吃粽子的习惯呢。

惊蛰想想自己小时候都是如何过端午的,好像要洗百草浴的。现在简化成艾草浴了。但是她记得小时候端午吃过早饭就约上要好的小朋友一起去采树叶了,没有百草那么夸张。但是有艾叶桃叶柳叶桑叶等一些有药用价值的嫩叶回去准备洗澡用的。

妈妈在家里煮上一大锅的鸡蛋和新鲜大蒜头,是没有粽子这类食物的存在的。

捞出鸡蛋和大蒜后,剩下的开水就可以盛出来洗澡了,讲究的人家会重新烧一锅清水的。

大大的可以坐下一个人的洗衣盆放在院子中太阳光下,清水洗过一遍的树叶子放大大盆中,大锅里的开水用水桶提了来浇在树叶上,要不了半分钟一盆绿莹莹的药草水就出现了。

洗澡都是正中午的时候洗的,惊蛰不知道这有什么说法也不知道是不是和端午还有个名称叫天中节有关,反正她们哪儿一带都是这么过端午的。

先给小娃娃洗,光天化日之下直接把娃娃们扒的光溜溜的,洗澡水晾的微烫为佳,把娃娃扔澡盆子里面用草叶子从头到尾的搓上一遍。

洗完擦干,然后给娃娃带上提前买回来的花荣,就是一股五彩的丝线,脖子上手腕上脚脖子上全部扣上花荣,然后抓了煮鸡蛋和煮大蒜让娃娃就出去和小伙伴玩儿了。

惊蛰记得这个花荣要一直带到七夕的,七夕早上妈妈才拿剪刀剪下花荣扔到屋顶上,说是喜鹊一会就会来把花荣衔走去搭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见呢。

她一边想一边嘴角弯弯就带出笑意了,为啥她觉得虽然小时候没有粽子没有赛龙舟什么的,但是那时候过节就是比现在过节有意思啊?

你看无论做什么都是有传说在里面,有故事歌谣在里面的,还能从这个节日牵连到下一个传统的节日里去。

清明不戴柳,死了变成老黄狗;端午不戴艾,死了变成大白菜。好像小时候一到清明端午小娃娃们最喜欢念的童谣又想了起来。

端午的药浴,七夕的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的说话,这些传说故事,岂是现在大肆宣扬的节日盛典买买买能相提并论的?

现在弄的过节,无论如何宣扬造势,结果全部成了让人们去花钱去买东西了,再也没有一丝传统节日那种感觉了。

就说这个粽子吧,“不用买,我们自己包。”惊蛰说道。

谢妈有点踌躇,“可是,我不会……”

“这个包粽子很简单的,妈你在这边应该有要好的朋友吧?w市这边过端午是必须有粽子的,她们肯定都会包,你去找她们学习一下就好了。”惊蛰说道。

而且惊蛰觉得现在的粽子都是用麻线扎起来的。所以怎么样都能包出来了,她记得见过老人家包的粽子都是不需要线的,直接芦苇叶绕出来一个粽子呢。

“太麻烦了吧?”谢爸觉得现去学包粽子,然后回来再准备泡江米准备馅料和粽叶子,然后一锅肯定不够不够,还要煮上好多锅,想想就觉得麻烦。

“自己包的材料全部用我们自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