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部分 (第1/4页)

就算自己死后,陵墓之前,不算方腊那造反的贼子,只是凭着吐蕃和西夏,就可以立下两个神圣功德碑了。

不,不。朕怎么会死?赵佶心中叫道:朕还要扫灭辽国契丹,不仅要收服燕云十六州,而且跃马草原之上。混一天下,再立人皇之功业……

他的目光深深刺入了云层之中。见着空中如同棉花一般的云层翻搅着,一条巨龙的似乎就横卧在天际。

而在赵佶的旁边,文飞也在仰头看着昊天元气之海。

破其国家,灭其社稷,夺其气运。但是如今大宋气运不强反弱。不过这些早在文飞的预料之中。

战胜灭国不难,难的更是如何如何在灭国之后。有效的吞并治理这些土地,是最重要的。

而恰恰是在刚刚灭亡帝国之时,还未来得及消化敌国的土地人民的时候。就好像是一条蛇刚刚吞了猎物的时候一样,恰是最虚弱的时候。

亲眼看到这种情况。文飞不得不把自己原先设想的马上进攻辽国的想法给按捺了下去。

只是想要好好消化掉被吞并的土地,而不至于引起反噬,这却就需要合适的人选坐镇才好。

“尚父,在想些什么?”赵佶注意到了文飞的神态,好奇的问道。

“官家准备如何对待那些刚刚打下来的国土?”文飞问道。

赵佶毫不犹豫的道:“自然是建官设县了,怎么尚父认为不妥?”

文飞摇头道:“这是长治久安之法,自然不会有什么不妥当的。只是这些国土,却是刚刚被打下来,一个处理不好,可是又会惹出大乱子!”

赵佶哈哈大笑:“有尚父在,怕什么!只要尚父派去足够的道士,到处传教……就足以让那些党项遗民乖乖的听话了!”

文飞苦笑,却还是正色道:“起码还需要一只大军,驻扎在当地五年时间,不能轻易撤出。这才能镇压的那些遗民,不至于反乱!”

赵佶听的连连点头,道:“其实西夏吐蕃之间,最为富饶的却就是河套之地。若想长治久安,还得大量移民过去……反正陕西诸路贫瘠,迁徙点人口过去,怕是不是什么难事!”

文飞听了,却是摇头,他从来没有打算大量移民到那河套之地。

“怎么尚父以为不可?”赵佶诧异的道。这可是历代以来,都是行之有效的治长之策。

到了文飞现在这个地步,考虑的都是更为深远,更为战略性的东西了。他直截了当的问道:“官家觉着如今的关中如何?”

赵佶刚刚就说了陕西诸路贫瘠,那关中地区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文飞娓娓道来:“自从秦国之时,关中修建郑国渠之后,就号称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赵佶不断的点头,这却是事实。反倒是后世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却是山寨货。

“可是为何到了现在关中衰落成这般模样?”文飞再次发问。

赵佶刚刚张嘴,想要说郑国渠。却忽然想到,大宋虽然早在国初之时,就得出郑渠久废不可复的结论,秦汉时代横贯泾洛之间的郑国渠到唐后期已经完全失去效用。

由于各河流下切严重,河床固定,很难再围堰横绝,诸川引水渠口相应地也向上移动,于是不仅上游与引泾工程分离,而且诸水自成渠系,独立发展起来。

相对来说,也算是复修了郑国渠!

想到这里,赵佶似乎有些明白了什么,但是却说不出来。

“关中之地,原本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便是因为环境破坏太厉害,不复昔日富饶。而这河套地方,只是半农耕半游牧的所在,环境还要比关中脆弱的多。若是迁徙人口过多,大面积开垦土地,破坏环境的话,怕是也用不着百年,整个河套地气的植被也都被破坏的差不多了!”

文飞缓缓的说道:“其实,就算现在,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也要比汉唐的时候脆弱的太多。

西夏为什么难以灭亡,便是因为其首都兴庆府,和我们大宋之间隔了一个毛乌素沙漠。这沙漠,在汉唐时分,可是没有的……”

被文飞这般一说,赵佶就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来。他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环境之类,但是听到文飞这般解说,心中已经大体明白一二。

想着尚父学究天人,乃是天上神仙下凡,说不定还真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人物,这种事情听起来就是虽不明却觉厉。就觉着文飞说话很有道理来了。

文飞叹口气再说道:“其实要我来说,天下之间,就不应该砍树生火,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