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 (第1/4页)

门也一直没封;族人进出也可从这宅子的正门走;不必非得从郑宅过;相对独立。省的族里的小青年觉得约束太多;住的不自在。

至于郑老四一房和钱氏娘家;自然是住在正院的偏院。显得亲近。

这会子四郎六郎都窜到园子里;给自己找住的地方去了。

男人们去大西院安置族人。女人们则安排饭食;梅氏见钱氏娘家的人到了;自己揽过差事;让钱氏去招呼娘家人;又拉了郑青蔓让她去招待老宅的人。

郑青鸾不管那么多;她见了宋氏格外高兴;也许是自幼受到宋氏照顾良多的关系;她也承袭了这份感情。一时间跑过去拉着宋氏;兴奋的不知如何是好。“四婶;可把你盼来了。”她拉了宋氏直往给他们准备好的院子去;“这院子是我让人收拾的;您瞧瞧还缺什么不缺。四郎哥和六郎哥不用你操心;他们被小八拉着去园子里住了。”

宋氏笑眯了眼;“我不操心;又不是外人。咱家姑娘长大了;水灵灵的我都不敢认了。”

郑青鸾嬉皮笑脸;“是吧我也觉着我水灵灵的好看。”

宋氏一巴掌就拍在郑青鸾的胳膊上;嗔道;“多大了;还没脸没皮的!”说着自己也笑。

钱氏看自家小闺女跟妯娌歪缠;就跟自家爹娘哥嫂解释;“这孩子小时候多亏了四弟妹照看;所以两人特别亲。”她领着娘家人去了准备好的院子。炕烧的暖暖的;钱氏扶了老爹老娘上炕;道;“路上受罪了吧。”

钱氏的娘是个五十岁上下的老妇人;她笑道;“能受啥罪;安排的妥妥当当;一路上打尖住店;热汤热饭;没有一点不自在。”

钱氏爹看着屋里的陈设;一辈子跟土疙瘩打交道的老汉坐立难安;“这屋里干净成这样;让我们住;糟蹋了。”

钱氏鼻子一酸;“您说的是啥话;到了自家闺女家;有啥不自在的。如今也是日子好过了;前些年;要不是爹娘哥嫂帮衬;这几个孩子哪里养的活。您这是怨我不孝顺哩。”

钱氏嫂子姓李;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她不安的道;“那点是糙米杂面;也值得你记着。不是应当应分吗。哪个闺女回娘家不是大包小包的往婆家顺。我也一样。这两年四时八节;你打发人来送的礼不少了;给你侄儿也置办了不小的家业;咱家可跟着姑奶奶沾了不少光;人得知足啊!我跟你哥心里都不安的厉害。”

钱氏的哥哥名叫钱铁柱;不善言辞;只跟着点头称是。

郑青鸾在外面一听;心里还是有几分触动的。跟郑家的老人比起来;钱家的外公外婆舅舅舅妈真是极难得的本分人了!她笑着进屋;给长辈见礼;“刚把婶子安顿好;就忙着过来了。怕我娘要跟你们说悄悄话;就晚来一步。我娘没跟你们告我们和我爹的状吧。家里我娘当家;就这还整天嚷嚷我们姓郑的欺负她一个外姓人。如今可好了;撑腰的来了;更理直气壮了!往后我娘还不定怎么念叨我呢。”言语利索;透着娇俏与亲近。让屋里的人都笑了起来。

钱氏娘笑道;“外婆给你撑腰。再念叨你;只管跟外婆说。”

郑青鸾就朝钱氏扮鬼脸。钱氏心里舒坦;只要闺女表现的跟娘家亲近;两个老人才能住的安心不是。

见小闺女小声跟两个老人说话;问的也就是家里的收成;伺候的鸡鸭;养了几头猪的话。她也就放下心来。这些话题;两个老人天天说都不带重样的。她转头跟自个的哥嫂笑道;“咱家都是老实人;哥哥更是不善言辞。可我家这小闺女的嘴皮子;别提多利落了。也不知随了谁。他爹也不是一个多话的人。”

钱铁柱笑道;“有些人合该是这样的命数。”

郑青桔挺着显怀的肚子;让丫头掺着进来。把屋里的人都吓了一跳。这冰天雪地;滑上一跤也不是闹着玩的。钱氏嫂子李氏埋怨道;“又不是外人;啥时候不能见啊!我们走几步看你不是一样嘛。”

钱氏娘也埋怨钱氏;“咋不给孩子说明白呢。”

郑青桔笑道;“哪里就那么娇气。我来跟外公外婆说说话。”她转头看向钱氏;“舅舅他们都是至亲;我招呼就成。娘跟鸾儿还是得去看看老爷子老太太;大面上总得过去。”

钱氏爹抽了一口旱烟;点头道;“应该的!啥时候都别让人挑出理来。”

见外家通情达理;郑青鸾松了一口气。“让丫头伺候着梳洗;饭菜厨房都有;一会就送来。吃完饭就歇着。咱们来日方长。”

跟钱氏一路急匆匆的往大西院而去。郑老三他们亲自安排族长族老;小辈们自有管家代劳。老宅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