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要攻坚,就必须有利器。

红格尔图解围,特种部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还只不过是个半吊子的特种部队,如果再添新的兵种,岂不更是如虎添翼?

傅作义希望蒋介石能抽调空中的特种部队,也就是空军前来支援,以使他计划中的立体化突袭能够稳操胜券。

蒋介石倒是一口应承,但承诺很快打了水漂,原因在于准备时间上来不及。

傅作义设定的准备时间仅仅三天。

红格尔图之战,已经暴露了绥军的部分实力,田中和德王对此不能不有所提防,时间一长,不可控的东西必然会随之增多。

当时的中央军空军基地在洛阳,飞机从洛阳起飞后,需在太原加油,然后才能进入绥远参战,其中光准备就不止三天,非得八到九天才行。

除此之外,空军高层对空军参加绥远抗战也持有异议,认为可能导致过早暴露实力,给以后真正的中日大空战带来麻烦。

空军来不了,只有自己单干了。这对傅作义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

红格尔图是被动解围,百灵庙则属于主动进攻。这还不是一般的进攻,是快攻,而且不打便罢,一打要必中。

你弄个十天半个月,哪怕是始终压着德王打,从全局来看,也是败仗。因为到时关东军就找到了直接干涉的借口,局面将会大变。

防守战你出类拔萃,进攻战是否也同样能做到最好?

虽然已经打过很多硬仗,但傅作义仍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紧张。

先选战将。

突袭百灵庙,全凭胆色二字,太冷静的人反而办不成大事,所以老傅这次不用“静虎”,而改用“动虎”。

孙兰峰因瘸了一条腿,被称为“孙瘸子”,可人家瘸归瘸,行动起来却极为机敏,打起仗来更是一条腿绝不输给两条腿。

“动虎”喜动,但在百灵庙之役打响之前,傅作义却偏要他静下心来做探马。

用人之长,更克其所短,所谓将才,可不就是这样被打磨出来的。

孙兰峰亲赴百灵庙外围进行侦察,回来之后,老傅还要再跟他一道推敲:打的那一天,你往哪条路走,在哪里集中,朝哪里突破。一条条过,一点点抠,丝毫来不得马虎。

所谓奇袭,看起来好像就那几个小时的事,其实功夫全在战前。

三天很短,然而可做的事情太多了,不仅要察敌情,还要布疑兵。

红格尔图那凌厉一击,把田中和德王都给惊得够呛。不过傅作义想告诉他们的是,你们不要怕,我不会打百灵庙。

用行动,不用语言。

他先调了一个骑兵团出归绥,大张旗鼓,说是去换防的。

如果要有重大的军事行动,人还嫌不够用呢,如何还能再调兵出去“换防”。

对田中来说,一个疑点已经被排除,另一个疑点是归绥城里剩下的部队在干什么。

反正不是冲着你们去的。

傅作义每天调部队到城东搞演习,早上出去,晚上回来,三天里,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欲擒故纵,虚实相间,当年关东军在“九一八”前后曾多次运用,可是当傅作义如法炮制时,田中竟未从中察觉出任何异样,这其实不能完全怪田中无能,还得怪那个归绥城里的羽山机关长太垃圾。

百灵庙和红格尔图不一样,如果说田中在红格尔图吃了败仗后,羽山还有可能幸灾乐祸的话,那么傅作义突袭百灵庙,则触及到了他和田中的根本,若是百灵庙出了问题,毫无疑问两个人最后都是要挨板子的。

倘若事前能得到情报,相信羽山一定会屁颠屁颠地去报告军部或关东军。

可惜这家伙已经完全被老傅的迷魂阵给摆平了。他从傅作义那里不仅得不到任何真实情报,还不自觉地去给田中递送了假情报,使后者更加相信傅作义并无攻击百灵庙的意图。

田中一放下心,百灵庙的防守自然也就跟着松懈下来。

☆☆;

☆‘炫‘☆;

☆‘书‘☆;

☆‘网‘☆;

☆‘小‘☆;

☆‘说‘☆;

☆‘下‘☆;

☆‘载‘☆;

☆‘网‘☆;

第16章 奇袭百灵庙

1936年11月22日,留在归绥的绥军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登上汽车,分多路纵队出了城。

不过方向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