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然而内务大臣还没打算放过他。

我只想问一句,要是“支那”真的敢和我们打,你有多少胜算?

提到这个话题,杉山元重新变得神气十足,又拾起了武藤章的牙慧。

三个月,他们要是敢于反抗,最多三个月,我们就能予以全部解决!

让杉山元感到悲哀的是,会场一片沉默,没多少人认为他说的是事实。

会议无果而终。

第30章 出兵中国

连橡皮图章都没能盖得上,太让人气馁了。在一般人也许就躺倒不干了,但“傻瓜元”生的一个花岗岩脑袋,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内阁有什么了不起,我只要用参谋本部来倒逼就可以。

杉山元从华北前线召来“地方强硬派”,加上军部的“中央强硬派”,两派合流,浩浩荡荡地去向参谋总长进行请愿。

从载仁内心来说,其实也是好战的。现在一看,民意汹汹,又有对“不扩大方针”的最新解释,自己说出去的话也能自圆其说,那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吧。

军部那里一旦名正言顺,内阁再开会议,气氛就完全两样了。

内阁五相里面,文臣已经没人敢吱声,那个在杉山元看来尖酸刻薄的内务大臣马场瑛一也把头低了下去。

唯一还能唱点反调的是内阁中另外一位武臣——海相(海军大臣)米内光政。

他提醒近卫首相,你别听“傻瓜元”忽悠,什么不扩大,如果真的往中国派了兵,那就不是局部战争,而极有可能演变为中日两国的全面战争。

米内不是石原,他不一定真的认同陆军稳健派的主张,他这么说,并非来自于什么个人的真知灼见,而大半是出于海陆军之间的门户之争。

在他的认识中,管你们是强硬还是稳健,反正一个德性,都是吃大蒜的,我们海军喝的是咖啡,怎么能跟你们坐在一条板凳上呢。

再说了,华北一向是陆军的势力范围,像“九一八”那样,就算立功,海军也分不得半点,凭什么要为他人作嫁衣裳。

为了给首相施加点压力,米内摊开双手,告诉近卫,如果真要开战的话,海军可没作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言下之意,你们硬要打,我不参加,看你们怎么办。

“吃大蒜”的杉山元连正眼都没瞧他一眼。

就知道海军会不同意。这些人除了会装孙子,屁事都干不了。别的不说,就说当年的“一·二八”吧,点了火却打不了,软蛋一个,后来还不是我们陆军去给你们擦的屁股,亏你还有脸在这里做清高状。

给米内这么一逼,近卫却有些为难了。他本来就是优柔寡断的一个人,这下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见此情景,杉山元嘿嘿一笑。

诸位,少要担心,休要害怕,这回打仗,根本就不需要海军参与,甚至都不需要动用国内兵马。

那派谁去呢?

关东军和朝鲜军。

我告诉你们,这还不是我硬性摊派,是他们主动请缨的!

杉山元的这番话,让近卫转忧为喜,内阁会议也自此完全走上了被杉山元牵着鼻子走的基调。

向华北派兵这一决策在会上得以顺利通过,中间还修改了两个词,原来叫“事件”,现在叫“事变”,表示事态严重。原来叫“出兵”,现在叫“派出”,却是欲盖弥彰。

7月11日下午4点,首相、陆相、陆军参谋总长、海军军令部部长先后进入皇宫,奏请裕仁天皇出兵中国。

这个裕仁,平时一副不理国政的无为模样,其实骨子里跟那些躁动的日本军人相比并无不同,一样的鼠目寸光,一样的缺乏远略,一样的喜欢见到小利就上,能够称得上区别的,只是他平时装得更加道貌岸然,做事更缺乏担当而已。

对四位将相的上奏,他无一不核准,因为他也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到中国割肉的大好机会。

在接见的过程中,裕仁还特地问陆相杉山元:若出兵的话,卿以为多长时间可以结束战事?

杉山元本来想说三个月,话刚到嘴边,一想,天皇问这句话的意思,分明是希望速战速决,三个月是不是太长了?

那就一个月吧。

启奏陛下,一个月即可!

裕仁“龙颜大悦”,准卿所奏,钦此。

在得到天皇允许派兵的旨意后,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即刻下令,命关东军和朝鲜军按照原先承诺的兵力,将人马开赴关内,并受华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