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 (第1/4页)

这边刚救完火,那边扼守禹王山的第182师也不行了,已被矶谷师团压到了山脚下。

救是一定要救,可问题是第184师过河的部队一共才两个团,除自守之外,又分兵支援了第183师,现在哪还有什么剩余。

幸亏我在南岸还留了预备队。

预备队过河需要时间,张冲不肯坐等,就自己先带了一个特务排急奔禹王山。

日军早就封锁了前往禹王山的道路,特务排虽然个个都是挑选出来的精兵,但在一道道火力网面前,连他们也变得胆怯起来。

战场之上,有的危险不该冒,有的危险却一定要冒。

张冲说你们不要怕,只要有火力掩护,就一定没问题,我先来!

趁着机枪手向日军阵地猛扫,张冲几步一跃,率先穿过日军的火力网,有师长做榜样,后面的士兵果然没人害怕了,依样学样,一个接一个地冲了过去。

到了禹王山下,第182师正在苦战。日军一排炮弹打过来,把附近的小树都给扫平了,张冲也被炮弹震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大家赶紧请他进隐蔽所,张冲把手一摆:什么时候了,我还躲那里面去!

张冲来到前沿阵地,对官兵们说:你们只要再坚持半个小时,我的预备队就能赶到。

第182师本来都快顶不住了,但看到友军师长亲自率队前来,精神又立刻振作起来,这样一直得以坚持到预备队到达一线。

在预备队到达后,张冲会合两师,不仅成功击退了日军,而且还凭借一个反冲,冲上了禹王山山顶。

按道理说,张冲前来就是增援第182师的,活也干得十分漂亮,可以打道回府了,但是他的脚步忽然停住了。

因为那种奇怪的感觉又再次袭上心头。

站在禹王山山头,张冲隐隐约约看到了许多日军汽车正在来回奔驰,而它们去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即禹王山下的一座小树林。

这是要干什么?

一愣神的工夫,张冲忽然醒悟:小树林是日军的一个临时集结点,汽车是在运送兵员和弹药,而动静如此之大,说明矶谷师团要把禹王山作为必争焦点了。

所有滇军将领里面,张冲属于最有心之人。到达徐州之后,他就勘察了台儿庄周边的地形,结果发现台儿庄东南的禹王山很不一般,堪称兵家要地。

跟台儿庄一样,禹王山也是背靠运河,日军只要攻下禹王山,一样可以达到强渡运河的目的。

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小常识,如果你把手伸出去,在同一个位置被连烫两次,要再让你伸第三次,那还真有点强人所难。

矶谷也是如此,他在台儿庄大捷中曾吃足苦头,如今又在台儿庄前沿遭到滇军的顽强阻击,始终攻不进来,那他一定会再动别的念头。

这个念头就是,弃台儿庄而专攻禹王山!

矶谷师团先前采取的不过是试探性进攻,倘若力量全部集中过来,禹王山可就险了。

想到这里,张冲不敢怠慢,立即去见军长卢汉。

现在卢汉对张冲的话很重视,不仅是张冲的部队已实际成为滇军的中流砥柱,还由于前面出现的那些深刻教训。想想看,要是当初能及时听取并采纳张冲的建议,滇军可以减少多少损失。

这个人出身虽然不怎么样,但实在是个既有本事又有头脑的人,他的话,得听。

不过在得知矶谷师团可能重点攻击禹王山后,卢汉仍然吃惊不小。

台儿庄方向毕竟不是滇军一家的防区,第五战区的各部队都在附近,禹王山却清清楚楚是划给滇军的,这里若是被矶谷紧紧盯上,要想单独据守,难度实在太大。

先前滇军一上来就蒙受重大伤亡,曾让卢汉觉得一嘴苦涩,听到张冲的话后,苦又很快变成了急和愁。

可是张冲的表情却是不忧反喜。他说,矶谷师团要把进攻重点转向禹王山,其实是一件好事,大好事!

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卢汉瞪大了眼睛:你快说下去。

张冲侃侃而谈:台儿庄只是一道砖墙,禹王山则不同,在这里,日军的坦克将无所逞其技,而我们却可以把滇军擅长山地战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

卢汉若有所悟,不过仍然眉头紧锁。

话是这么说,但你也知道,第182师前面受损厉害,战斗力锐减,今天假如不是你去增援,别说攻上山头,山下都不一定能待得住。

张冲想了想,上前一步:末将不才,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