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 (第1/4页)

无奈之下,稔彦只能重走大路。

第三个对手也十分了得:张自忠。

张自忠如今几乎是第五战区的万金油,李宗仁和白崇禧觉得什么地方可能虚弱了,就把他部署到什么地方。

当时张自忠的部队也正饱受疟疾的困扰,到了后来,连张自忠本人都打起了“摆子”——他在治军方面素来以身作则,当兵的啃山薯喝生水,他也啃山薯喝生水,只要不是神仙,同样都有中招生疟疾的概率。

可是抱病之下,他仍然率部以强行军的速度赶到前线,据潢川以阻姬路第十师团(即台儿庄大战时的矶谷师团)。

在潢川,张自忠连遇险境。先是在城外遭到日军骑兵联队的突袭,只差几分钟的工夫,东洋马就要冲进大帐了。接着,他又在姬路师团包围潢川城的情况下,冒死进入城内督战。

最险的就是日军用炮火轰塌城墙,蜂拥进来的时候,张自忠大呼而起,亲自组织敢死队发动反冲,将城墙上一度被撕开的缺口重新封了起来。

为了这么一座小小的县城,双方连战十二个昼夜,所谓“倭尸累积,濠水尽赤”,连旁边的淮河水都快被鲜血染红了。

整个姬路师团在潢川至少被打掉两千人马,主力联队从合肥出发时,尚有二千八百人,等潢川一战打完,已只剩八百,伤亡之重可以说丝毫不亚于台儿庄大捷,乃至于连第二军自己都不得不在广播上承认:皇军在潢川曾遭遇到从来没有的劲敌,致蒙受巨大之损失。

武汉会战的实际情形跟以前的淞沪、南京战役,甚至于徐州会战都有不同。以前中国军队很难俘虏到鬼子兵,即使有两个因受伤而被俘,起初也大多是“死了的鸭子嘴还硬”,脖子梗梗的,怎么骗都不说一句话。你非得等老长一段时间,还要好吃好喝招待着,他才肯吐两三句毫无价值的屁话出来。

可是由于战争中损耗了太多老兵,日本除不断地组建新编师团外,连主力师团的补充,也不得不大量使用新兵。这些新兵来自日本国内的各行各业,没像老兵那样被洗过脑,从内心上来讲,也根本不想跑到如此遥远的国度来打仗,因此作战能力和意志都很薄弱。比如抓到的姬路师团俘虏兵就有问有答,十分配合。其中还有一个大学生,哭哭啼啼地从怀里拿出一堆家信和相片来给审讯者看,并且凡是他知道的军事秘密,你需要什么,他答什么,唯一的要求就是留他一条性命。

第二军里面,说起来都是老牌主力师团,可是一路过来,无一不被打得东倒西歪,与其兵员组成已发生微妙变化有很大关系。

第22章 理想与现实(2)

司令官稔彦急得没法子,只得拉出最后一个压轴师团——名古屋第三师团,同时频频使用特种武器中最神秘也最为人所不齿的毒气弹。日军用于毒气战的毒气罐你有压轴,别人也有压轴,而且也几乎是最强的。

胡宗南在信阳牵头组建豫南兵团,里面不仅包括各路步兵精锐,还有杜聿明第二〇〇师、独炮团等特种部队。双方就算单拼火力,也还有得一拼。

毒气弹这东西,属于一回生两回熟。第一次见它可怕,见得多了,知道了防御办法,不过那么回事。时间一长,中国军人甚至都学会了拿毒气弹开玩笑,一见阵地前沿烟雾缭绕,便相互打趣,这个说,要不你上去闻闻?试试看是不是毒气。另一个则答,去也可以,给个防毒面具先。

觉得毒气弹在眼前散来散去总是扎眼,胡宗南索性发动了一次短促反击,端掉了名古屋师团的毒气弹仓库,光缴到的毒气罐,就装了满满几大车。

汉谋无谋

9月中旬过去了,9月下旬也过去了,一转眼10月中旬都快到了……

可是一北一南,第二军司令官和第十一军司令官仍然只能大眼瞪小眼,伙计看老板,都不知道究竟该如何打破僵局。

稔彦是皇室成员,含着金汤匙呱呱坠地的,人家打仗打好了能往脸上贴金,打坏了也没人说他,没有功劳尚有苦劳。冈村就不同了,前线迟迟没有进展,等于要了他的老命。

能救他命的,看来只有“日本第一强大师团”了。

对熊本师团期待如此之高,是因为经过这么多天的作战和对比,冈村发现了一个“三百米定律”。

如果地形低于三百米,特种部队尚有施展空间,日军的优势几与平地无异,但倘若地形高于三百米,则不但特种部队难有用武之地,步兵还得仰着脸往上冲,进攻难度就要大得多。

同样是山连着山,如果不算大别山腹地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