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有相当一部分实际都是以旅团为单位参战的。

不能呼啦啦一道上,就应该集中,冈村却偏偏来了个分散。

到这时候为止,冈村仍然像是幼稚园的小朋友,自己捂住了眼睛,就以为别人都看不到他了。为了告诉薛岳,他要进攻的不是长沙,而是福建,他分兵三路,以作“疑兵之计”,最后没“疑”住人家,反把他自己给绊倒在地。

从总体上看,冈村很是失策,但还是有人给他撑足了面子,而这回帮他争气的,恰恰是“日本最弱师团”。

万家岭大捷后第一〇六师团重新进行补充,摇身一变,实际上成了另外一个新编师团。这个“新第一〇六师团”由第十一军的特种部队抬着轿子,因缘际会地拿下南昌,首先令他们自信心大增,之后在南昌攻守战中又获得了新编部队最缺乏的作战经验,所以早非吴下阿蒙。

第一〇六师团出场后很是抢眼,他们使用迂回绕击的战术,居然迫使由四个军构成的东路防线连连后退。

东路属于“疑兵”,薛岳对此很清楚,可“疑兵”也不能不重视,只要它一得势,就极有可能马上变成“重兵”,并对你形成致命威胁。

9月16日,薛岳迫不得已,只能将作为预备队的王耀武第七十四军派了过去。

刚刚才打了一天,就需要使用预备队,而东路还不属于主战线,这令蒋介石闻之都大为不满,特地严令薛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再把兵力抽到东路。

三路进兵,薛岳唯一不用过分担心的是中路。

中路与庐山类似,千米以上的高地连绵不绝,属于冈村颇为发憷的“三百米以上”地形,而且薛岳早已围绕山地构筑了坚固阵地,日军要硬攻的话,必然只能重蹈武汉会战的覆辙。

可是薛岳仍然很危险。

春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田忌赛马故事。

故事中说,齐国大将田忌欲与人赛马,却无取胜把握。“武圣”孙膑便给他出了个主意,同样的三匹马,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劣等马,用劣等马对上等马。比赛结果是,前两匹都赢了,只有后一匹输了,三局两胜,田忌取胜。

冈村是“中国通”,他的用兵似乎也仿照了这一典故,即东路用了中等马,不过这匹中等马犹如吃了壮阳药,一个新编师团能牵制对方整整一个集团军,甚至将第七十四军都逗引了出来,这局就算赢不了,也已经不错了。

中路用了劣等马,能不能翻过山都无所谓,仅仅是做个样子,吓唬吓唬你,顺便再分掉你一点兵。

冈村所使用的重兵全部集中于湘北西路,出动兵力达到五万多,占去进攻部队的一半以上,而且以“日本最强师团”熊本第六师团作为主力,是标准的“上等马”。

就地势而言,湘北完全在“三百米以下”,加上第九战区最为得力的第七十四军调到了东路,薛岳再怎么折腾,至多也只能整一个“中等马”出来。上等马对中等马,这局必赢!

正是由于湘北之战如此重要,所以史家又将第一次长沙会战称之为湘北会战。

9月18日,第十一军从湘北发动进攻。只要湘北得手,冈村就可以一箭双雕,顺势迂回到守军的中路侧后,那里自然也没法再守。

三局两胜,薛岳如果一下子输掉两局,不用说,败是注定的。

十二金牌

形势急迫,白崇禧三番五次让薛岳后撤,但薛岳就是不接受命令,“小诸葛”发现桂林行营主任的招牌不灵,于是索性搬出副参谋总长的架子:再不遵令,今后长江以南如有闪失,唯你是问。

仍然没有动静。

白崇禧无奈之下,只好把状告到蒋介石那里。

蒋介石正告薛岳“少安毋躁,静待时机”,实际上就是避免在长沙决战。

这次薛岳不敢再甩出“胡说”或“不理”了,但他反客为主,在电话里跟蒋介石唠叨个不停,你不同意他就不放电话。

蒋介石为此头疼不已,一听是薛岳的电话,就立即跑得远远的。≮我们备用网址:。。≯

“委员长”不在,不还有“委员长夫人”吗,薛岳去找宋美龄。

宋美龄与薛岳的夫人同为海南文昌人,两人是拜把子姐妹。因为这层关系,薛岳与宋美龄的私下关系也很好,他的很多话都是通过宋美龄向蒋介石传达的。

薛岳让宋美龄转告蒋介石:就算日军逼近长沙,我也绝不后退!

这话一递,把蒋介石给急得够呛,至此再也没法装隐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