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 (第1/4页)

三年磨一剑,到1941年底,一支崭新的部队出炉了,税警总团的三个步兵团和直属队被合并改编为新三十八师。

在全国部队大校阅中,新三十八师的名次遥遥领先,一下子从差不多垫底的丙种师上升到甲等加强师,作为新兴的精锐部队进入中国远征军的遴选视野,并编入了第六十六军序列。

远征军出国前,蒋介石的统帅部决定对所有远征军部队再进行一次质量点校。孙立人接到通知后,既激动又紧张,生怕哪里出点差池,被一棒重新打入凡尘。

要让人看,就出最好的,孙立人拉出了教导队,里面全是军官,他每天亲自示范各式枪械怎样摆弄,如何前进、如何停止,全都手把手地教。

这效果当然没啥好说的,点校小组几十个人,坐在主席台上就没有不大声叫好的。

孙立人松了口气,心里还颇有些自得,可是讲评时的一句话却犹如浇来一盆冷水,使他从头凉到了脚。

“演习是不错,只怕不能打仗……”

谁这么不着四六,不是别人,正是孙立人的新上司——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

张轸曾是汤恩伯的得意爱将,保定和陆士的双料生,从台儿庄大捷开始,就以“翼字军”(张轸号翼三)展露声名,也是一个人物,而且从汤恩伯那里出来的,一贯都以中央军精锐自居,走路都是两只鼻孔朝着头,哪里会把孙立人放在眼里。

评点完了,张轸把孙立人喊了过去。

“听说你在美国读过书 ?''”

没等对方回话,紧跟着又甩过来一句没头没脑的话,“哎呀,你怎么当军人呢,太可惜了,你是学生呀。”

孙立人不知如何回答,“我是国民,国民都有参军的义务……”

可是,张轸还没打算饶过他的可怜部下。

“我看,第六十六军的三个师,数你这个师最差劲!”

孙立人的脸顿时涨得通红,要不是他在弗吉尼亚吃过老生的亏,这时候就得跳起来了。

好半天,他才憋出一句,“军长怎么说那就怎么办好了,将来还可以看表现嘛。”

张轸一走,孙立人立刻把部队召集起来训话。

“我今天真的气死了,不蒸馒头争口气,上了战场,谁都不许给我当孬种。”

光荣之战

新三十八师就这么憋着一口气到了缅甸,大家都眼巴巴地盼着能打一场胜仗让人看看。

在缅甸战场上,孙兰峰的主要任务是卫戍曼德勒,要援救英缅军,他仅能抽出一个团。

4月17日,英缅军的那个师受到里外两重包围,怎么冲都冲不出去,在粮弹两乏的情况下,已濒于绝境,指挥官电告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如果再得不到援救,他们只好选择投降了。

亚历山大名气很大,他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指挥者,曾将几十万英法联军救出苦海,可眼瞧着英缅军这种实力,你就算是让古代的亚历山大皇帝附体都没用。

但是这位上将总司令忽然听到一个好消息,中国援军已应召到达仁安羌附近,他喜出望外,立刻派英缅军第一军团长史莱姆前去接洽,同时答应出动特种部队进攻掩护。

4月18日,在两门重炮和十八辆英国坦克的配合下,新三十八师神兵天降,突然向外围的日军警戒部队发起进攻。

孙立人掌握的时机非常好,当时日军正在吃饭,没怎么反应过来就被打得嘎一声,晕了过去。

战后光热乎乎的饭盒,就捡到了五百多盒。

这时,史莱姆请求孙立人赶快渡过河去,向里层日军发动进攻,但孙立人摇了摇头。

现在还不到时候,南岸日军主力已有防备,如果蒙着头打,不仅救不出你的部队,就连自己的部队也得陷进去。

这时,那位被困的英缅军师长又发电报过来:“我们已经三天没有水喝了,再不来救,部队真要垮了。”

史莱姆把电文拿给孙立人看,孙立人笑了笑,“你让他放心,中国军队,连我在内,就算打到最后一个人,也一定把他们给救出来。请给我一天时间,明天保证出击。”

孙立人传令下去,对日军进行小部袭扰,以迷惑日军,趁这个时候,他对日军阵地进行了仔细观察。

第15章 残阳如血(3)

看清楚了,对岸有两座高地,可以俯瞰整个仁安羌,只有把高地拿下,方能一举定乾坤。

但是孙立人看到的东西,人家也很清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