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1/4页)

6月4日,通过衢州的江面上突然漂过一叶扁舟,舟上端坐一人,一个年轻的中国人,那人神态自若,似乎完全不知道自己是置身于战火和危险之中。

这个宛如现代武侠小说般的镜头,把所有人都给惊住了。

更离奇的是,此人上岸后,指名要见陈颐鼎。

当着陈颐鼎的面,他像变戏法一样地从裤带中掏出了一个用蜡纸写的小纸条,当看到纸条上的字迹时,陈颐鼎的心立刻怦怦直跳起来。

“速设法前来,平。”

换做他人,没有谁能看懂这张纸条,所以就算是它被日本人搜去,也看不出任何问题。

陈颐鼎知道,“平”是王敬久的别号,他跟自己的老长官平时私函往来时,对方都用这个称呼。

毫无疑问,这是王敬久派人送来的信,内容就是暗示陈颐鼎撤出衢州。

决战兵团脱离险境后,第八十六军的牵制任务已经完成,但在衢州四面被围,又不能通过无线电联系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通知就成了大难题。

最后,还是王敬久的脑子灵光。淞沪会战前,他经常跑上海去侦察,与杜月笙等人打过交道,知道这些人神通广大,因此决定花钱请青洪帮办成此事。

轻舟上的那个活神仙就是青洪帮人,他的能耐是在任何时候都能水里来浪里去,没有他不能到达的地方。

难题转移到了陈颐鼎身上。

有了撤离的命令,可是怎么撤呢?四周如铁桶一般,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了。

靠天。

6月6日深夜,衢州暴雨如注,陈颐鼎分数路突围。

每一路都配备了通讯小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剪断日军的电话线。

前面碰到日军岗哨,会日语的特务兵即大声告知:“我们是路过的皇协军,奉命调动。”

然后胡乱报个番号过去。

江浙地区伪军很多,衢州战场也有,加上雨夜一团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哨兵分不清楚穿着雨衣的对面部队究竟是谁,想打电话查一下吧,线路又不通,于是挥挥手便让他们过去了。

第二天黎明,陈颐鼎率第八十六军一枪未放,奇迹般地突出重围,与第七十四军会合,进入了安全地带,日军面对的不过是空城一座。

第八十六军的原军长莫与硕后来遭到撤职处分并受军法审判。据说他一度喜欢人前夸口,说自己如何不怕死,然而怕不怕不是靠嘴说说的,“了不起”这三个字,也只有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情况下才有资格得到。

陈颐鼎名气不大,但在衢州保卫战中他是一个挺身而出的英雄。

日军侵占衢州后,破坏了衢州机场,此后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没有任何悬念,撤是肯定要撤,无论上海第十三军还是武汉第十一军,谁都没有足够的兵力用于长久布防,而撤的时候中国军队仍旧要追,这也是过去各个战区的习惯性做法。

唯一不同的是,由于日军在武汉战场吃够了被穷追猛打的亏,所以浙赣会战后期,各师团实行了集中撤退,队伍靠得很近,追击部队也因此没有能够得到太好的战机。

打仗就是这样,你必须对战术不断进行翻新,否则很快就会被对手熟悉和超越,它绝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容易和简单。

第18章 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1942年上半年,曾经是日本历史上最嚣张和最利令智昏的一年。通过在太平洋上发动德国式闪击,半年以内,想得到的几乎都得到了。

在东南亚作战告一段落后,日本统帅部甚至开始筹划“五号作战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拟在国内动员二十三万新兵入伍,动用举国之力,直接侵占重庆和成都,毕其功于一役。

然而,世间万物,往往得到得快,失去得也快。

仅仅进入下半年,战局就急转直下。美军以中途岛海战为转折点,在南太平洋上展开了攻势凌厉的反攻,日本海陆军都遭遇了严重损失,已经进入演习阶段的“五号作战计划”也不得不中途叫停。

到1943年初,随着日军撤出瓜岛,其太平洋防御圈被打开缺口,日本以为会“长久”的国运也从此翻着跟斗往下跌了。

这一切,都来自于每一天的变化,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

鄂中大怪物

“五号作战计划”既然作废,就只能是武汉第十一军单独行动了。

在此之前,第十一军司令官这把原本金光闪闪的交椅似乎被人施了诅咒,坐在上面的没一个不倒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