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证机概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加减。本方功在清热化痰,用于咳嗽气急,胸满,痰稠色黄者。

常用药: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热;杏仁、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清肺化痰。

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麦根、浙贝母、冬瓜子、苡仁等清热化痰;痰热壅盛,腑气不通,胸满咳逆,痰涌,便秘,配葶苈子、大黄、风化硝泻肺通腑逐痰;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配北沙参、天冬、花粉养阴生津。中成药可服用蛇胆川贝散。

3。肝火犯肺证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治法:清肺泄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黛蛤散清肝化痰,加减泻白散顺气降火,清肺化痰,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清肺热;山栀、丹皮泻肝火;青黛、海蛤壳化痰热;粳米、甘草和胃气,使泻肺而不伤脾胃;苏子、竹茹、枇杷叶降逆气。

肺气郁滞,胸闷气逆,加瓜蒌、桔梗、枳壳利气降逆;胸痛,配郁金、旋覆花、丝瓜络理气和络;痰黏难咯,加海浮石、知母、贝母清热豁痰;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麦冬、天花粉、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4。肺阴亏耗证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本方有甘寒养阴、润燥生津之功,可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

常用药: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滋养肺阴;甘草甘缓和中;贝母、甜杏仁润肺化痰;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泄热。

肺气不敛,咳而气促,加五味子、诃子以敛肺气;阴虚潮热,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鳖甲、胡黄连以清虚热;阴虚盗汗,加乌梅、瘪桃干、浮小麦收敛止涩;肺热灼津,咳吐黄痰,加海蛤粉、知母、黄芩清热化痰;热伤血络,痰中带血,加丹皮、山栀、藕节清热止血。中成药可服用百合固金丸。

【预后转归】

外感咳嗽其病尚浅而易治,但燥与湿二者为病者较为缠绵。内伤咳嗽多呈反复发作,其病较深,治疗难取速效。如痰湿咳嗽之部分老年患者,病久肺脾两伤,可出现痰从寒化为饮、病延及肾的转归,表现为寒饮伏肺或肺气虚寒之痰饮咳喘。而肺阴亏虚咳嗽,如延误失治,可成为劳损。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病变由肺、脾、肾累及于心,可演变成为肺胀。

【预防调护】

对于咳嗽的预防,首应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嗜酒及吸烟等不良习惯尤当戒除,避免有害气体伤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平素易于感冒者,可予玉屏风散服用,配合防感冒保健操,面部迎香穴按摩,夜间足三里艾灸等。若已有感冒要及时诊治,防止影响及肺。

【临证备要】

1。治疗禁忌:外感咳嗽忌用敛肺、收涩的镇咳药。误用则致肺气郁遏不得宣畅,不能达邪外出,邪恋不去,反而久咳伤正。必须采用宣肃肺气、疏散外邪治法,因势利导,邪去则正安。内伤咳嗽忌用宣肺散邪法。误用每致耗损阴液,伤及肺气,正气愈虚。必须注意调护正气,即使虚实夹杂,亦当标本兼顾。

2。注意审证求因,切勿见咳止咳。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绝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一般说来,咳嗽的轻重可以反映病邪的微甚,但在某些情况下,因正虚不能祛邪外达,咳虽轻微,但病情却重,应加警惕。

3。病有治上、治中、治下的区分。治上者,指治肺,主要是温宣、清肃两法,是直接针对咳嗽主病之脏施治。治中者,指治脾,即健脾化痰和补脾养肺等法。健脾化痰适用于痰湿偏盛,标实为主,咳嗽痰多者;补脾养肺适用于脾虚肺弱,脾肺两虚,咳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