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1/4页)

质接触。

如感受外邪,应及时治疗。加强护理,防止正虚邪袭。注意饮食营养,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注意休息,病重者以卧床休息为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消除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信心。

【临证备要】

1。逐水法的应用及注意事项:鼓胀患者病程较短,正气尚未过度消耗,而腹胀殊甚,腹水不退,尿少便秘,脉实有力者,可遵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满者,泻之于内”的原则,酌情使用逐水之法,以缓其苦急,主要适用于水热蕴结和水湿困脾证。常用逐水方药如牵牛子粉(每次吞服1。5~3g,每天1~2次)、舟车丸(每服3~6g,每日1次,清晨空腹温开水送下)、控涎丹(3~5g,清晨空腹顿服)、十枣汤(可改为药末,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装胶囊,每服1。5~3g,用大枣煎汤调服,每日1次,清晨空腹服)。以上攻逐药物,一般以2~3天为一疗程,必要时停3~5天后再用。临床使用注意事项:①中病即止: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以免损伤脾胃,引发变证。②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药后反应:一旦发现严重呕吐、腹痛、腹泻者,应立即停药并做处理。③明确禁忌证:鼓胀日久,正虚体弱,或发热,黄疸日渐加深,或有消化道溃疡,曾并发消化道出血,或见出血倾向者,均不宜使用。

2。祛邪与扶正药物的配合:本病患者治疗每用祛邪消胀诸法。若邪实而正虚,在使用行气、活血、利水、攻逐时,需配合扶正药物,如党参、黄芪等。临证应根据病情采用攻补兼施之法,注重扶助正气,调理脾胃,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

3。鼓胀“阳虚易治,阴虚难调”:水为阴邪,得阳则化,故阳虚患者使用温阳利水药物,腹水较易消退。若是阴虚型鼓胀,温阳易伤阴,滋阴又助湿,治疗颇为棘手。临证可选用甘寒淡渗之品,如沙参、麦冬、楮实子、干地黄、芦根、茅根、猪苓、茯苓、泽泻、车前草等,以达到滋阴生津而不黏腻助湿的效果。此外,在滋阴药中少佐温化之品(如小量桂枝或附子),既有助于通阳化气,又可防止滋腻太过。

【医案举隅】

季某,男,48岁。

腹鼓胀已月余,曾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史,肝功能长期异常。3年来,间断应用中西药物治疗,效不显著。来诊时面色晦暗,胁痛脘痞,纳差便溏,尿少,双下肢轻度浮肿,精神委顿,苔白腻,脉弦细。B超检查:肝脏回声弥漫性增粗、增强,血管网络欠清,肝脾肿大,腹水。证属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益气化瘀,佐以利水。药用:庵蔺子20g,生黄芪30g,当归10g,制附片6g,干姜2g,茯苓15g,生白术30g,淫羊藿10g,丹参15g。另用益母草100g,泽兰叶30g,煎汤代水煎药。连服10剂。小便量增多,腹胀已松,足肿消退,纳眠均安,继原方去益母草、泽兰叶,加炙鳖甲30g,怀山药20g,配合复肝丸(每服3g,每日2次)。守方3个月后,自觉无不适,肝功能复查正常,即停服汤药,嘱服复肝丸以善其后。随访3年,一切正常。

按:肝硬化一旦出现腹水,则提示病入晚期,乃脏气大虚之后果,其病位虽在肝,而治疗应重脾肾,朱师总以扶正消积为大法。此证脾肾阳虚为显,朱师用桂、附、干姜、淫羊藿温煦脾肾之阳;重用黄芪补肝脾之气;并以大剂量益母草、泽兰、庵蔺子化瘀行水,腹水消退迅速。腹水消退后,服复肝丸善后,疗效稳定,且较巩固。盖温补肾阳,有补火生土之意,故温肾即所以补脾,但必须注重温补药之用量,尤其是姜、附之用量,必须慎用,故温补药疗效全在审时度势,灵活运用也。

'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朱良春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经验和用药特色。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8):469'

【古代文献精选】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丹溪心法·鼓胀》:“鼓胀又名单臌……如因有故蓄血而腹胀着,宜抵当丸下死血。”

《张氏医通·腹满》:“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此得之湿热伤脾。胃虽受谷,脾不输运,故成痞胀。……蓄血成臌,腹上青筋见,或手足有红缕赤痕。”

第五节眩晕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