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1/4页)

二、病机

淋证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膀胱与肾。肾者主水,维持机体水液代谢。膀胱者州都之官,有储尿与排尿功能。两者脏腑表里相关,经脉相互络属,共主水道、司决渎。湿热等邪蕴结膀胱,或久病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引起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淋证。由于湿热导致病理变化的不同,及累及脏腑器官之差异,临床上乃有六淋之分。若湿热客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小便灼热刺痛,则为热淋;若膀胱湿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乃成血淋;若湿热久蕴,熬尿成石,遂致石淋;若湿热蕴久,阻滞经脉,脂液不循常道,小便混浊,而为膏淋;若肝气失于疏泄,气火郁于膀胱,则为气淋;若久淋不愈,湿热留恋膀胱,由腑及脏,继则由肾及脾,脾肾受损,正虚邪恋,遂成劳淋。若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亦为血淋;若肾虚下元不固,不能摄纳精微脂液,亦为膏淋;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膀胱气化无权,亦成气淋。可见淋证的发生除膀胱与肾外,还与肝脾相关联。其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之邪。

淋证的病理性质有实、有虚,且多见虚实夹杂之证。初起多因湿热为患,正气尚未虚损,故多属实证。但淋久湿热伤正,由肾及脾,每致脾肾两虚,而由实转虚。如邪气未尽,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常见阴虚夹湿热、气虚夹水湿等。因此淋证多以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

淋证虽有六淋之分,但各种淋证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表现在转归上,首先是虚实之间的转化。如实证的热淋、血淋、气淋可转化为虚证的劳淋;反之虚证的劳淋,亦可能兼夹实证的热淋、血淋、气淋。而当湿热未尽,正气已伤,处于实证向虚证的移行阶段,则表现为虚实夹杂的证候。此外,在气淋、血淋、膏淋等淋证本身,也存在虚实的互相转化。而石淋由实转虚时,由于砂石未去,则表现为正虚邪实之证。其次是某些淋证间的相互转化或同时并见。前者如热淋转为血淋,热淋也可诱发石淋。后者如在石淋的基础上,再发生热淋、血淋,或膏淋并发热淋、血淋等。在虚证淋证的各种证型之间,则可表现为彼此参差互见,损及多脏的现象。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但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3。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不洁房事而诱发。

二、病证鉴别

1。淋证与癃闭

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诚如《医学心悟·小便不通》所说:“癃闭与淋证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癃闭则小便点滴而难出。”但癃闭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癃闭。

2。血淋与尿血

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如《丹溪心法·淋》所说:“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3。膏淋与尿浊

膏淋与尿浊在小便混浊症状上相似,但后者在排尿时无疼痛滞涩感,可资鉴别。即如《临证指南医案·淋浊》所言:“大凡痛则为淋,不痛为浊。”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六淋主症

六种淋证均有小便频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而各种淋证又有各自的特殊表现。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有发热,腰痛拒按。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血淋为溺血而痛。膏淋证见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2。辨淋证虚实

根据病程、症状、脉象等辨别淋证的虚实。实证病程较短,主要表现为小便涩痛不利,舌红苔黄,脉实数,由于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致;虚证病程较长,表现为小便频急,痛涩不甚,舌淡苔薄,脉细软,由于脾肾亏虚,膀胱气化无权所致。但在淋证虚实转化中,每多虚实夹杂,故必须分清标本虚实的主次和证情之缓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