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尤其是金瓶梅的朋友从西藏带来回的那张照片,照片的本体应该是一幅壁画。金瓶梅最开始的时候也无法理解这幅壁画的真正含义,但他手下的人多,而且生意本身就脱离不了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有的手下甚至能称作半个专家了。所以在分析中,有人就看出,这幅抽象的壁画,跟秦长城的走向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金瓶梅经过了前后不知道多少次的对比,最终确认了这个说法,但问题又随之而来,这幅壁画产生的时间,要远远早于秦朝建国的时间,两者之间的时间差距是以世纪为单位计算的。所有人一下子就说不清楚这个问题了,难道在早于秦朝很多年之前的西藏高原,就有人知道若干个世纪之后,会有人在这条线路上修筑一条长城?

“有人说,长城真正出现的年代要比秦早,其实秦始皇并非长城的始创者,在秦之前的战国时期,各国就有规模大小不一的长城,只不过秦始皇将其贯穿连接。”金瓶梅倒了杯茶,说:“但就算是秦之前的战国时期,和西藏那幅壁画出现的时间仍然差距太大。”

赵英俊是个厚脸皮,也不管搜集分析这些资料有多困难,大大咧咧就要求金瓶梅继续帮他。金瓶梅在意朋友,而且自己也对这个事情的兴趣越来越大,所以也就继续做了下去。他做的工作非常多,不仅仅是搜集资料那么简单,甚至还派人到各个古长城遗址去实地勘察过。

时间越久,他所掌握的资料就越多,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通过一些不为人知的资料,金瓶梅第一次产生了怀疑,他觉得,古长城好像并不是单单为了防御外敌而修建的,特别是秦长城,这种痕迹更加明显。

金瓶梅不得不接着干下去,渐渐的,他手下有人从这些资料里看出一些端倪,但本身的学识不够,说不清楚具体是怎么情况,所以有人就提议请别的人过来看看,他们请的,就是金瓶梅前面所说的两个造诣很高的前辈。金瓶梅不认识他们,都是他岳父的老关系,打着岳父的旗号把人给请过来。

所有的资料摆到这两个前辈面前,他们略微看了看,就被吸引住了,根本不要任何报酬,自愿帮金瓶梅研究。两个老家伙拿出拼命的势头,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一大堆资料里翻来翻去,累的几乎要吐血。金瓶梅害怕了,怕两个前辈会活活累死,无奈下,他就告诉对方,如果实在搞不出来什么,就不用勉强了。

但两个前辈不肯,仿佛这个事情本身有强大的吸引力,在吸引着他们,一定要搞个水落石出。

两个人窝在房间里研究了很久,把相关的资料全部弄完之后,又亲自出门,花了半个月时间到外面走了一圈。

最终,两个老前辈还是给金瓶梅拿出了一个研究结果。

“他们告诉我这个结果的时候,连自己的语气都有点迟疑,因为事情看上去就是那么回事,但又匪夷所思。这是个矛盾的结果,从理论上说的过去,不过从实际上来说又不太可能。”

“你能不能别这么说话,大喘气似的,吊人胃口。”

“必须一点一点的跟你说清楚,遗漏了细节,我怕你听不明白。”金瓶梅说:“两个前辈综合所有资料,还有实地考察,另外参考了我的人提出的一些意见。首先,他们告诉我,在风水中,有改势一说,这个谈起来比较复杂,我懂的也不多,简单点打个比方,就是一个本来不怎么好的东西,通过人为手段加以改变,从而将其扭转。”

“然后呢?”

“一般改势的规模不会太大,受条件限制。”金瓶梅突然放慢了说话的速度,好像要让我一个字一个字的听清楚:“但秦长城,是个例外,这个恢宏庞大的古代工程就是用来改势的,因为它的出现,改变了沿途一些地域的风水走向。”

“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两个老前辈说,修这条长城,改变沿途的风水走向,应该是为了镇住地下的一些东西。”

第044章 再赴西海河

我一听金瓶梅的话就呆住了,转而微微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听了这么半天,最后竟然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已经不是匪夷所思了,而是扯淡,相当的扯淡。

“那两个老前辈不去写玄幻小说真是屈才了。”我愣了愣之后就笑着问金瓶梅:“这种话你相信?”

金瓶梅当然能看出我语气里的嘲讽,但他没有争辩,也没有反驳,接着说:“他们不敢百分之百的确定,但根据所有的迹象去分析,确实就是这样,这条长城,是为了镇住地下的一些东西。”

“那东西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