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1/4页)

有几天了。

里坎儿附近只有那么一个很小很小的村子,只要认准了方向就不会找错。按之前我们商量好的,尽量找到当年事件中的当事人,把能摸索的情况再次敲定之后,再决定后面的计划。只不过我有点担心,这里的生活条件那么艰苦,十几年前已经老迈的放羊人,能活到现在吗?

我们得到的信息不是真正档案中的记载,所以当事人的姓名一无所知。天气冷的有点离谱,虽然没有下雪,但风卷着寒气扑过来,刀子似的。那个村子非常安静,人都躲在屋子里,已经开始准备过年了。我们收拾了一下,放好东西,然后走到村子那边,敲开了一家的房门。

对于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房子的主人显得非常意外而且吃惊,说话的语气都有点发颤了,相当不安。我们只说是路过的,车子抛锚了,等天气好一点的话再修理,来这里讨点热水喝。房主人渐渐松了口气,把我们让到屋子里。

李富生喝着水,跟主人套话,他很善于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很快就混熟了。聊了有大概半个小时左右,李富生假装无意的就提到了当年的里坎儿事件上。

主人没有那么复杂的想法,对于这个话题一点都不敏感,听到李富生提起这个的时候,还隐隐有点兴奋,那可能是他们村子千百年来最露脸的一次。主人说了一些当年的事,不过他不是当事人,只是跟着众人一起凑了凑热闹,说的话不能当做真正的信息。接着,我们就打听当年的那个放羊人还在不在。

“那是尕羊老汉。”主人顺手一指,道:“在那边住着,耳朵聋了。”

当事人还活着!我们对视一眼,心里都觉得很兴奋。据主人说,尕羊老汉经过那件事之后,其实没有什么变化,回来又接着放了差不多十年羊,一直到这两年身体实在撑不住了,才在家闲呆着。

我们得到了信息,又坐了一会儿,马上就动身跑到尕羊老汉的家。这里的人都比较好说话,我们编了个理由,先见到了尕羊老汉的儿子,那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一年到头为生活奔波,显得有点老相。见到他的儿子之后,尕羊老汉也出现了,老头的耳朵有点背,不过精神还是不错的。

提到当年的事,尕羊老汉记忆犹新,但是他天生就有点闷憨,又没有文化,所以对当时的经历描述的乱七八糟,再加上他耳朵背,交流起来很成问题。折腾了好久,又在他儿子的解说下,我们大概弄清楚了当时的情况。

其实情况一点都不复杂,尕羊老汉是去找羊的,一口气走了十几里地,根据他所说的,我就暗中推测,尕羊老汉当时事发的地方,好像就是在金瓶梅跟我讲的法台寺遗址附近。法台寺依山而建,村子距离遗址不远,尕羊老汉对这里也不陌生,当时他找到遗址的时候,就隐隐约约看到了那只走失的小羊。

那只小羊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某种惊吓,尕羊老汉远远的一吆喝,小羊调头就跑,他一路追过去,差不多绕了半座山,然后看到小羊跑到了山脚下的一个洞里。尕羊老汉随身带着一个很破旧的手电筒,打开手电之后紧紧追赶,山洞很深,而且曲折,小羊颠颠簸簸的就跑向了深处,尕羊老汉加快了速度,本以为可以很快在洞里追到小羊,但是当他转过一个拐角的时候,就发现那只小羊突然就不见了。对于这一点,尕羊老汉混混沌沌的解释了半天,可能这对他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事,他怕我们不理解。

尕羊老汉肯定讲述的不是那么清晰,很多情况需要我们自己脑补,不过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我大概能想象出来。他说的不见,并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那种不见,比如说你在商店卖东西,等买完了一回头,发现自己的小狗找不到了。尕羊老汉讲述的不见,就发生在自己眼前。

也就是说,当他转过拐角的时候,小羊还出现在视线里,但就那么眨眼的功夫,小羊直接从他眼皮子下面消失了,消失的非常彻底,踪影全无。

这种事跟见鬼了一样,如果放到我们身上,估计就会三思后行,至少会相当小心。但尕羊老汉没那么重的心机和思维,他一发现小羊突然活生生不见了,条件反射般的就跑过去看。当跑到那边的时候,尕羊老汉顿时陷入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状态中。

他有意识,但是周围突然就黑了,连手电的光也察觉不到,他的意识有点模糊,也有点混乱,他保留的那一点意识唯一能感觉到的,就是感觉自己好像什么都感觉不到了。

那种感觉很奇怪,而且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各种感官功能全部消失,意识也越来越模糊,尕羊老汉形容不出来,反正就觉得自己整个人如同变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