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陆洲不一样,陆洲保持着一个文艺男青年应有的神秘感,社交网站上的信息少得可怜。

“别逗了,说不定只是他懒呢。”刘甜甜当年就一语成谶,只是怀春的少女徐静贞听不进去而已。

徐静贞喜欢陪陆洲走遍c市画写生,陪他在落满阳光的午后在树下的草坪上看书,只是她看的是电影画报和新娘杂志,陆洲看的是《魔山》。

人的青春期,总会有属于自己的偶像。

偶像是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对偶像的狂热,其实只是对于自己想要追求的完美的自己或者完美的另一半的实际投射而已。

那个时候,陆洲就是徐静贞的偶像。

和偶像谈恋爱,总是很累的。

陆洲毫不在意表露出对于徐静贞“逼格”的鄙视,觉得徐静贞美则美矣,但是品位确实有点不够。每次徐静贞参与陆洲圈子的聚会,总有种身为学渣的深深自卑,不是别人有意为难她,确实大家的爱好圈子不一样。

徐静贞恶补电影和艺术流派,但是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真是让她觉得举步维艰。

举步维艰,这个词几乎涵盖了徐静贞和陆洲关系的全过程。

初恋能最大程度地决定你从今以后的恋爱观和忍受程度,徐静贞要感激陆洲,给她上了多棒的一课,从此之后可以轻松原谅人的无理取闹和情绪化。

陆洲觉得自己的性格很棒,学艺术的人,就是需要这样一点随心所欲和性情中人。

这样的人,徐静贞爱了五年。

第一年,是盲目的爱,第二三年,是困惑和不解,第四五年,是为了已经付出了三年的沉没成本而舍不得结束。

第五年,那本《魔山》成为了压垮彼此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个时候,徐静贞和陆洲的关系,已经近乎名存实亡。

毕业三年,陆洲总在外地跑,徐静贞安守着一份工作,从文员做起,慢慢跳到客服部,都是又稳定又安闲。

陆洲是个定不下来的人,徐静贞跟不上他的脚步。

陆洲平均半年回一次c市,那个时候,徐静贞就觉得,自己仿佛又是有男朋友的人。陆洲缺钱了,会给她打电话,会和她讲他所在的地方,星空有多辽阔。

“真希望你也在这里,可以在我的怀里看星星。”陆洲的口气仿佛叹息。

于是徐静贞就心甘情愿继续寄钱给陆洲,让陆洲继续愉快地看星星。

刘甜甜说她傻,她无奈地笑笑,她也知道,自己只是舍不得放弃。

下个月陆洲又要回来,她想要送一本书给他,《魔山》,他最喜欢的一本书。

于是她写给德国留学生孙协安的邮件又客气又谨慎。

孙协安师兄:

你好,请问能帮我一本德文原版的《魔山》吗?如果可以的话,能帮忙看一下有没有初版书?没有的话,原版也可以。

彼时的徐静贞并不知道,一本初版书,她确实是买不起的,虽然孙协安也确实没有找到,但是也算尽心,帮她买了一本德文的原版。

孙协安写了一封邮件回给她,附上了书的照片,和她确认是不是这本,国外的出版物本就贵,他怕买错。

徐静贞满心欢喜,回邮件确认,想知道如何付款给孙协安。

孙协安有些为难,书款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一来二去,国际汇款转账的那些手续费,对于一个小女生而言,有些不划算,最后想了想,给了她一个网址,说转对应金额的虚拟货币进去就好,他可以在这个网站看书和看电影。

徐静贞没有料到,能在这里遇到一个论坛的坛友。

第24章 王子斗恶龙

她在这个论坛坚持发影评,已经有几年。刚开始,不过是为了追赶陆洲远在天边的逼格,后来,慢慢就变成了乐趣。

她回邮件给孙协安,说已经付好,孙协安一看转账记录,居然是他关注了很久的那个id罗生,他最初注意到这个id是因为一部很生僻的电影,老而长,很少有人有耐心看这种长而闷的文艺电影,他却觉得宁静,罗生也这样,她有一篇长长的影评,来描述长镜头的宁静和安详,与他一拍而合。

他后来看过罗生的很多影评,多数都安静而祥和,他曾经模糊想过,多么寂寞的人,才能和他一样,看这样的电影,度过那么多独自一人的生活。

可惜他总是沉默,从来不会主动和知名id搭话,只是默默关注着罗生的影评。直到他收到徐静贞的邮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