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 (第1/4页)

“所以他们在沙漠里的海子中都投了毒?”梁媛惊道。

“是的,我想就是这样。”

“可……可马卡罗夫回忆说,在科考队的饮用水被放光的第二天,他们兵分几路,分头在附近寻找水源,结果都没找到啊!”梁媛想起了马卡罗夫的回忆。

“不错,他们肯定没有找到,如果科考队寻找仔细的话,那么说明胡杨林附近确实没有水源。但是老马说过科考队上午兵分五路出发前,约定最迟天黑前要返回营地,所以他们寻找的距离是十分有限的,大白泉很可能在他们寻找的距离之外。据此,我们也可以判断一下大白泉距胡杨林的距离,应该是徒步折返一天路程之外。”唐风估算出了大白泉和胡杨林的距离。

“看来我们离开胡杨林已经很远了。”梁媛惊叹。

“嗯,科考队虽然没有找到大白泉,却被黑尘暴吹到了这里,这里很可能是距胡杨林最近的水源地,所以它早被马昌国投了毒。”

韩江听了唐风的推断,点点头,“看来这是最接近真相的推断了。大白泉水下有泉眼,可以不断补充新的水源,又过了这么多年,所以现在大白泉里的水早已没了毒。”

“可还是不能解释这水为什么发白啊?”梁媛问道。

“这可能是因为此地的土壤中含有某种特殊的矿物质吧!这不是我们要研究的,我想大白泉已经真相大白了。”

“不!还没有完。”唐风打断了韩江的话,“信的第六段中特别提到了后来有几个人不甘心就此坐以待毙,于是离开了大部队,自己寻找出路去了。这两句话又向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科考队没有全死在这儿,我们刚才统计了发现的尸骨,这里一共是二十八具尸骨,加上三具在魔鬼城发现的军官遗骨,是三十一具,另外还有三名幸存者,这样算来,确实应该还有几位队员不知所踪。他们中可能有的在黑尘暴中就已经遇难,但更有可能是后来离开了这里,自己寻找出路,但是他们多半凶多吉少,没有再走出沙漠。”

“这几个人当中包括米沙、马卡罗夫和我爷爷吗?”梁媛问道。

“我想应该不包括他们三人,因为在他们三人的回忆中都没有提到大白泉;再者,老马和你爷爷回到营地时,科考队的人已经消失了,他俩是单独逃离沙漠的;至于米沙……米沙后来很可能找到了瀚海宓城,这才有了那封信中所谓的‘无与伦比的大门’。”唐风判断道。

“那么,那些在大白泉离开大部队的队员,最后命运如何呢?”

唐风没有马上回答梁媛的问题,而是静静地想了一会儿,才道:“我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们去了哪里?他们能去哪里?首先,我想他们没有走出沙漠,科考队失踪后,救援很快展开了,如果他们走出了沙漠,应该会被救援队发现,但是除了老马和梁老爷子,没有……没有人再被发现!而米沙很可能找到了瀚海宓城,马昌国也极有可能走到了死亡绿洲,他俩应该是在多日之后自己走出沙漠的,那么,其余几个科考队员会不会也走到了死亡绿洲,甚至是找到了瀚海宓城?”

“这样一来,整个科考队最后的遭遇全都可以推断出来了。”韩江的思绪像是回到了半个世纪前那个可怕的夏日。

【6】

科考队的最后遭遇,犹如电影一样,在韩江眼前渐渐清晰起来:当马卡罗夫和梁云杰回到营地时,营地已经空无一人。因为之前有经验的队员已经判断出将有黑尘暴来袭,于是,科考队队员紧急撤离,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规模空前的黑尘暴袭击了已经离开营地的科考队,待黑尘暴过去后,大部分队员并没有死,在经过艰难跋涉后,他们会聚在大白泉,面对颜色怪异的泉水,科考队内部在对待水源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果然,大白泉因为被马昌国下了毒,一部分队员喝了后,倒地身亡,另一些队员选择了离开,不知所终,剩下的队员则活活渴死在沙地上……

“当然,现在认定是马昌国下的毒也许为时尚早!我们还需要更准确的证据。”韩江总结道。

“可怕的是,我们今天面临着与当年科考队一样的遭遇。”梁媛面露惧色。

“不,至少我们还有水,如果当初大白泉的水可以饮用的话,说不定科考队就不会全军覆没了。”韩江道。

“但是我们该往哪里走呢?就算我们有水,我们也不能一直待在这里。而我们三个人只有三个水壶,能携带的水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不能找准方向,恐怕我们还是难逃科考队的厄运!”梁媛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也许……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