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年华一听就知道他是相信自己了,毫不在意的挥挥手,“虽然我现金没有这么多,可是我那些公司的资产也差不多了,再说了这个工厂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建成的,钱也是花的一段一段的,又不是一下子让我拿出五百个亿。”

“你说的也有道理!”年建国点点头,的确钢厂也不是那么好建的,周期长收益也长,投资还大,虽然都知道钢厂赚钱,可是全国最大的那些钢铁厂子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国有企业,很少有单独一个或几个投资建钢厂的,而且就算是有心事,可是也没有规模太大的。

年华这才细细阐述自己想要建钢厂的原因,“我也是看电视里咱们省关了那么多的小钢厂,经济效益一下子就下去了,我就琢磨着建一个大的,就算比不上首钢宝钢那些超级大钢厂,但是建一个规模比它们小一些的钢厂还是可以的。”

然后她又给年建国吃了一个定心丸,“我是打算在建钢厂之初,在购买先进设备的时候同时购买最先进的防治污染的设备,同时开始建。我希望我放出的每一缕烟,每一丝水都是合格,不给环境造成一丝一毫的负担。”

年建国点点头,“你想的不错,如果现在钢厂都有你这种思想觉悟的话,我们的工作就非常好展开了。”还是自己的闺女有觉悟啊。

“而且我希望我的公司的设备都是最新的,我打算找渠道从外国进口设备,不知道省里能不能提供一些便利?”年华问道。她也不是神,也有无法办成的事情,那么这些就要交给能够办的人去办,这才叫物尽其用,燕赵省是钢铁大省,每年钢厂都会进一些设备。

年建国皱眉想了一会儿,摇头叹道:“如果你要一些普通的设备,我能够给你办到,如果要最先进的那就困难了。”

看年华一脸的疑惑,年建国苦笑着解释道:“还不是那些发达国家,看着咱们国家现在发展的这么迅速,想要抑制咱们的发展,因此很多现在世界上最最尖端的设备是禁止出口到我们国家的。如果走正规渠道,我是无能为力,而走私的话,你也不可能全部走私是不是。”

年华这才知道自己有点想当然了,她当然能够用一些普通一点设备,可是她之所以建这个钢厂就是为了建一个最设备最先进,生产的钢材规格最高的钢厂,而不是建一个生产出来的钢材都无法出国,都无法在汽车或各种高精尖设备使用的钢材。

年建国的话仿佛一盆凉水浇在了她的头上,最后只能喃喃道:“我还是再想想吧,如果钢厂不行的话,我再想点别的。”

有点蔫的年华跟家人道晚安后,一个人回了自己的房间,开始苦思冥想。

她并不是想要放弃建钢厂的想法,她并不是那种有点困难就会放弃的人,有了困难就克服呗。

年华掏出纸笔,从纸上写写画画。虽然屋子里有电脑,可是做计划的是偶,她更愿意用纸跟笔。

一一列出建钢厂的难题:

一是场地问题,如果想要建一座大规模的钢厂是必需要一个大的场地,城市里就不要想了,不管是哪座城市,这么一大块的地方肯定是一大笔钱。那么这个位置肯定要在郊区或者在农村,而且这个地方一定要交通便利,这样就剩下了自己打通道路的花费和时间。

二是人才问题,如果是一般的工人,不需要她费心,毕竟现在每一工作的人非常之多,只要公司给的工资合情合理不愁没有人。

可是普通工人好找,真正的人才及难寻了,自己可能需要去哪个钢厂撬人呀。

年华将这一条画上了重点,没有专业人才的话,自己就算将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也没有办法开始运作。

三是先进的设备,年华希望自己的钢厂用的设备都是最先进的,当然了这有点不太现实,可是她也希望自己的设备位于世界前列,而不是像其他那些钢厂一样,设备老化却因为资金的问题而不愿意更换,因此生产出来的钢材低劣。

而对其他人最发愁的资金跟政策还有政府是否支持这些最让其他公司困扰的地方对年华却是没有多大的影响。

首先年华现在到底有多少钱她自己都不知道了,上次从澳洲赚的钱就远远超过这次投资了,而且她那几个公司每年赚的钱非常的多,两年就能赚出来。

而政策跟政府支持这里,年华更是不怕了,自己老爸就是专门负责经济发展的常务副省长,年建国同志当然愿意给年华开绿灯了。

年华需要办的各种手续,肯定是不需要那么多。

现在开始想想怎么解决这些障碍。

地方年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