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袁书芳还记得大学毕业工作后,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到她家玩,正巧赶上袁父、袁母来成都看她,听见两位老人叫她“大娃”,那可是笑得前仰后合,第二天上班却都无不羡慕地对她说“你爸妈对你真好,从那称呼就可以看出他们有多爱你”。

袁书芳淡淡笑了,抬头直视二舅母道:“二舅母,我已经五岁多了,长大了,如果你嫌我的大名字多不好叫,你可以喊我的小名圆圆,好听又顺口。”

说起袁书芳的小名,来意还挺搞笑的。袁爸爸在袁家那边是星字辈的子孙,按辈分排下来,袁书芳两姊妹名字的中间就该加一个“书”字,代表是袁家星字辈子孙的孩子。袁爸爸没有上过学,袁妈妈也只读了个小学二年级,但两夫妻最后想出来的配以书字的名字却格外带了点文艺气息,比周围同龄孩子动不动就“xx娥”、“xx英”、“xx华”的名字好听多了。但八十年代的农村,少有大人会叫小孩的大名,大多数家长都会为自己的孩子取一个好记又好叫的小名。

袁书芳刚出生时胖嘟嘟的,虽然后来经常生病身体瘦小的像根干柴棒,但那圆嘟嘟的脸怎么都瘦不下来,几个舅舅都打趣说小名就叫圆滚滚,希望她一直那么圆不要经常生病。但“圆滚滚”哪能真作为一个小女孩的小名,外婆做主把“圆滚滚”改为了“圆圆”。袁书芳在大源村居住的十年,大部分认识她的人都叫她圆圆,少有人知道她的大名叫袁书芳。

二舅母诧异地看着脸上带着淡淡笑意的袁书芳,这个娃娃什么时候……前两天,她不过打趣地说了句她爸爸不要她了,小丫头就躺在地上撒泼耍赖地大哭,一边哭一边喊“打死杨菊英!”怎么现在……一时之间,杨菊英有点不敢看这个小小孩子的清亮眼眸。

“我去挑水,你把猪草剁了再去后院摘点菜回来。”想是明白自家老婆的那点小家子气,挑着两个大的空铁桶的二舅经过二舅母身边时甩下这么一句话,阻止了还想找点什么事来说的二舅母。

“我都累了一天了,你回来还让我做这做那……”心里满是不平的二舅母还想和二舅吵上几句,但二舅早已挑着扁担走远了。

见二舅母又把目光转向了她,袁书芳知道二舅母又要指使她做事了,便先开口道:“二舅母,猪草我来剁,你去后院摘菜吧。”

“怎么你不去摘菜我来剁猪草?”二舅母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袁书芳汗颜,这种为找茬而找茬的行为……“我今天下午刚洗了澡、洗了头。”反正是小孩子,袁书芳也不怕说这种赖皮的理由。虽然实际理由是自从二舅母嫁过来后后院的几块地全部分给了二舅母,二舅母把几块地种了小菜,而且二舅母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到她地里摘她种的菜。她自己可以摘一些菜出来吃或是送人,就是不允许别人去碰她的宝贝菜。

“原来是爱干净啊,你舍得把你身上乌漆麻黑的东西洗掉了?来,我看看洗干净了没有?”二舅母说着就要捞起袁书芳的衣袖。

袁书芳后退几步,淡淡了瞟了一眼二舅母,拉着袁书铃坐到一边的椅子上,然后一个人“笃笃”剁起了猪草。

二舅母无趣地拿了个菜篮去了后院。

刚剁完猪草,二舅就担着两桶水回来了。手机访问wap。。

“二舅,辛苦了。”因为洗澡、洗头用完了水,袁书芳心里还是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二舅沉默看了一眼袁书芳,把铁桶里的水倒进水缸后担着扁担继续挑水去了。

袁书芳只见二舅来回跑了五趟,偌大的石水缸才被装满,而这个时候天已经黑了。

放好水桶的二舅向正在烧火做饭的袁书芳问道:“你二舅母怎么没来做饭?”

袁书芳咧嘴一笑:“二舅母去后面摘菜了,还没有回来。”话说摘个菜能摘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不知二舅母摘的什么宝贝菜?

二舅转身向后院走去。

刚把米下锅,袁书芳的外婆、妈妈都回来了。

见袁书芳正在做饭,外婆的眼里闪过一丝慈爱和不悦,“圆圆,你二舅母呢?不是让她提前回来煮饭吗,怎么让你一个小孩子?她是不是又到哪里躲懒去了?”

外婆不是很喜欢二舅母,因为在乡镇上长大的二舅母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陋习,如喜欢说小话,好偷懒,饭做的不好吃,自己没多大本事还喜欢嫌这嫌那……要不是蒲家穷,外婆也不会替二舅相上这个满脸雀斑、小家子气的二舅母。

“妈,”生怕外婆和二舅母闹矛盾的袁母赶紧对外婆道:“杨菊英累了一天,让她休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