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 (第1/4页)

《鄂王行实编年》中有以下的记载:

冬十一月,金人大举兵,与李成共寇乌江县。充闭门不出,诸将屡请,不答。先臣叩寝阁,谏之曰:“勍虏大敌,近在淮南,睥睨长江,包藏不浅。卧薪之势,莫甚于此时,而相公乃终日宴居,不省兵事。万一敌人窥吾之怠,而举兵乘之,相公既不躬共事,能保诸将之用命乎?诸将既不用命,金陵失守,相公能复高枕于此乎?虽飞以孤军效命,亦无补于国家矣!”

算起来,这已经是岳飞第二次当面指责杜充了。

以下犯上,咆哮长官。

要是换了其他人,早就被拖出去按军法处理了。但是这话出自岳飞之口,俨然有一种不可置疑的威严;再加上岳飞已经是他唯一可以依仗的大将,不好发作,唯有敷衍一番,答复道:“明天,明天我就带兵去长江边布防,行了吧?”

《鄂王行实编年》中记载道:充漫应曰:“来日当至江浒。”

这句“来日当至江浒”明显是用来搪塞岳飞的托词。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实际上,等岳飞从滁州截击李成的部队回来,杜充的大军还留在建康府的驻地里,尚未出发。

为了避免岳飞老是在身边唠叨,杜充竟然临时把岳飞调派到滁州去剿匪。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杜充大人这次的无心之举,竟然给了岳飞一个机会,让岳飞能够独立成军,成立了建炎小朝廷军力最强军纪最严明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支集团军………岳家军。

ps:谢谢zhuxyhh01大大横断江山大大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五十六章:马家渡之役(上)

接了杜充的剿匪军令,岳飞并没有多要人,只是带上本部的两千五百名精锐骑兵,就直接向着滁州(安徽滁州市)出发。

长江边上的形势不稳,岳飞急于返回建康府大营,进军神速。

流寇就是流寇,在两千五百名精锐骑兵的冲击下,李成的军队很快就溃败了。

岳飞一马当先,率领部队从宣化镇渡江,长驱直入,紧追不舍,接连在真州**县盘县和长芦等地方,将李成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不但驱散了李成的大批步兵,还把李成手下唯一的一支拥有五百匹马的骑兵部队给全部歼灭了。

最后,岳飞的骑兵部队不但顺利地收服了滁州,还缴获了李成抢掠回来的大批物资和粮食。

幸亏有了这批物资,岳飞的部队才得以在马家渡战役失败后,浴火重生。

这是岳飞和李成的第一次正式交手。接着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岳飞的这个名字,很快就成为了金兵和伪军们的噩耗。

岳飞的部队并没有在滁州过多停留,稍作休整,便立刻赶回建康府。

金兵距离长江是如此之近,战局随时发生变化。

对于杜充的那支大军,别人可能不清楚,岳飞可是知根知底;少了岳飞手中那两千五百精锐骑兵,杜充大军的实力起码下降了一大截。

最重要的是,没有自己在旁边监督。杜充会变得更加的懒惰。不派兵到战略要地布防。不去查探敌情。甚至连晨练都不出操……

岳飞的担心终于还是变成了现实。

还在回程的半途中,岳飞接到了杜充的军令:金兵突袭,要尽快感到马家渡,增援本部主力大军,云云。

军情紧急,岳飞唯有率领部属一路狂奔,直往马家渡而去。

完颜兀术在清理整顿完长江以北的抵抗力量,巩固了后方的安稳之后。终于把魔爪伸向了长江的南岸地区。

从探子得到的情报知道,在建康地段把守的正是自己的老冤家………开封府留守禁军,所以完颜兀术打醒十二分的精神,慢慢推进。

然而,金兵在江淮两地遇到的防守,大大出乎完颜兀术的意料之外。

河面相对狭窄,但水流较急的淮河,竟然无人防守。

而在完颜兀术最为担心的长江天堑之中,金兵遇到的兵力居然只有区区的一条船,外加十八名水兵。

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想象能力。宋军对待金兵的主力竟然是如此的冷淡,招待的规格是这般的低下。

对于这样低规格的待遇。完颜兀术当然不会去投诉。

完颜兀术要做的只是一件事情,趁宋兵防守薄弱,尽快强行渡江。

虽然水军邵青和他那十八名的水兵向金兵展现出了螳臂挡车的勇气和舍身成仁的精神,让金兵有些小感动,但金国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