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1/4页)

这件坏事就是,在岳家军中居然有人造反叛变。

鼓动造反的将领叫王缺子,原先是杨幺手下的得力干将。在洞庭湖的水寨里习惯了大块吃肉,大秤分金。自从被迫投降,加入到岳家军之后,一直难以适应军中的生活,早有反心。

如今趁岳飞患病不能掌兵的时候,马上开始行动。

王缺子四下串联,秘密约见和鼓动旧部跟随自己一起造反。

兄弟们。跟我走吧,我们重新回到水寨里去,吃香的,喝辣的,不比这里整天清汤寡水、规规矩矩的强?

王缺子满以为会得到兄弟们的热烈支持,可是,他失败了。

虽然岳飞治军严苛,生活朴素,但他对士兵极好,绝对是同甘共苦;而且对于新归顺的士兵也一视同仁。不分先后。

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相处,几乎所有新加入的士兵都对岳飞心悦诚服,并没有多少人愿意跟随王缺子造反。

幕僚长黄纵曾经在严寒的天气里看到有一个士兵衣着单薄,便试探着问他:“军营待遇这么差,你心里一定会有很多怨言吧?”

这个士兵的回答让黄纵颇为感动:

“我没什么可抱怨的。和其他将军的士兵相比。他们虽然有棉袄穿不会受冻,但他们的粮饷都会被克扣一部分,家里妻儿的生活困窘。而在岳宣抚军中,每月的军饷分毫不减,我身上穿得少,那是因为我家儿女众多,双亲健在,家庭负担实在太重的缘故,并不是岳大人待薄我。”

这个士兵的回答代表了岳家军中大部分人的心声。

王缺子瞎忙乎的几天,不但响应者聊聊无几,甚至连他的母亲也都极力反对。

这位伟大的母亲在对王缺子反复劝诫无效之后,决定大义灭亲,连夜向薛弼举报了自己儿子的罪行。

薛弼得到消息,大吃一惊,来不及向岳飞禀告,立即采取行动,将王缺子和他几个同伙抓了起来。

一场叛乱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解决了。

在王缺子被抓住不久,岳飞遇上了一桩好事,居然有人送给他一个大家闺秀作为美妾,还有八大箱笼的金玉珠宝作为嫁妆。

这支送亲的队伍从陕西出发,沿途敲锣打鼓,不远千里来到鄂州岳飞的府邸中;因为动作搞得太大了,岳飞纳妾的消息被传得纷纷扬扬。

居然还有这种事情?是谁送的礼物?目的何在?

等到这支送亲的队伍抵达鄂州之后,人们才知道,这居然是川陕宣抚副使,进检校少师,奉宁、保定军二镇节度使吴玠的手笔。

在高宗皇帝所封赐的五位节度使当中,只有岳飞和吴玠是以“列校”出身,全凭战功一步步升上来,所以他们两个的关系极好,常有书信和使者往来。

而吴玠因为听到回来的使者说岳飞的生活朴素,也不与岳飞商量,便擅自做出了这等举动来。

这吴玠也是兄弟情深,一片好意。

PS:谢谢错花心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零九章垂楷模于后世

古代的通信和交通都很不方便,当岳飞知道吴玠送亲整个来龙去脉的时候,那名大家闺秀已经送到了岳府之中。

这个时候,岳飞的眼疾虽然有所缓解,但双眼依然未能睁开,只能用蘸了水的纱巾敷在眼上。

岳飞命人将女子带近自己床前,隔着屏风与之交谈。

岳飞说:“我的一家老少都是穿麻布衣服,吃粗粮杂面,你若能和我们一起同甘共苦就留下来,不然我不敢留。”

话音未落,屏风后响起了一阵哧哧的笑声,似乎对岳飞的话不以为然。

岳飞于是站起来,说道:“看来,我是留你不得了。”

站在旁边的张宪对岳飞劝道:“大人您正准备联结关陕,为什么不借这个机会和吴玠交好?”。

岳飞说:“吴玠太厚爱岳飞了,但国耻未雪,国仇未报,圣上睡不安枕,身为大将的又怎么偷闲取乐呢?”

大家闺秀被无情地退了回去,众人都以为吴玠会因此而怨恨岳飞不近人情,岂料吴玠不但不以为忤,反而更加敬佩岳飞。

岳飞口中所说的麻布衣服,杂粮粗面并不是用来吓唬那名大家闺秀,而的确是岳家一直以来的勤俭家风。

有一次,夫人李氏用家里的缯帛做了一件衣裳,还未来得及穿,岳飞就大发感慨地说:“我听说被掠到北地的后宫妃嫔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你应该和我一同为天下忧乐,不应该穿这种名贵服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