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 (第1/4页)

南宋朝廷中的群臣们纷纷上书,对完颜昌出卖金国的行为提出强烈反对。

(这样的写法,总感觉有些别扭,不过这是事实。)

枢密副使王庶率先上书。他的说法是:“无故请和者谋也。”

女真人好端端的突发奇想要交还河南、陕西等地,这铁定是对手的大阴谋,万万不可以相信。

京东和淮东两地的宣抚置使韩世忠上书了,他从战略的高度指出,金人这次的割地阴谋,目的是为了动摇南宋的人心,以及要将南宋的兵力分散开,好方便金人将来再图大举,入侵宋朝。

监察御史张戒上书,指出“无功之赏,祸之先也”。

两国本来相安无事,可是金国突然要交割土地给南宋,这必然是别有用心的,万万不可调以轻心啊。

吏部侍郎宴敦在奏章里指出:金国交还土地的目的有三:第一、金国既然敢把土地还给我们,肯定是算准了我们受不住;第二、引诱我们南宋从江淮之险去守平原。失其地利;第三、金人知道,一旦我朝的军队进入陕西。原籍西北的战士们就会马上当逃兵,跑回家去……

此外,左奉议郎冯时行、户部侍郎向子湮、礼部侍郎兼侍读曾开、秘书省的正字范如圭等人也都提醒高宗皇帝,交还土地是女真人的大阴谋,目的肯定是为了完全彻底地消灭南宋政权。

要警惕啊,反动派可是亡我之心不死。

这种热闹非凡的场面,当然少不了我们的岳飞大元帅。

岳飞在奏章上写道:“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尚令稽首以称藩……

这篇奏章的文字很儒雅,意思却非常粗暴。

管他妈的什么议和不议和、割地不割地,先打过去再说。

绍兴八年六月,随着金国特使、河东北路制置都总管乌陵思谋的到来。临安府内的反议和运动到达了一个顶峰。

秘书省正字兼史馆勘校范如圭强烈反对。

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韩世忠强烈反对。

吏部侍郎晏敦强烈反对。

吏部侍郎魏刚强烈反对。

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强烈反对。

……

其中反对最为激烈的,当属连续七次上书的枢密院副使王庶。

王庶当时有两份奏章,在临安府内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其中一份的内容如下:“先帝北征而不复,天地鬼神为之愤怒。陛下与贼有不共戴天之仇,忍复见其使乎?其将何以为心,其将何以为容。其将何以为说?且彼之议和割地,不过画淮、画河二者而已。若曰画淮为界,则我之固有,安用和为?若曰画河为界,则东西数千里荆榛无人之地。倘我欲宿兵守之,财赋无所从出。彼必厚索岁帛以重团我矣。不若拘其使而怒之。”

另外一份写道:

“陛下当两宫北狩之后,龙飞睢阳,匹马渡江,扁舟航海,以至苗、刘之变,艰难万状,终无所伤。天之相陛下厚矣至矣。今虽未能克复旧疆,銮舆顺动,而大将星列,官军云屯,百度修举,较之前日,可谓小康。何苦不念父母之仇,不思宗庙之耻,不痛宫闱之辱,不恤百姓之冤,逆天违人,以事夷狄乎!”

王庶这连续两篇奏章,几欲声声血,字字泪,更仿佛是指着高宗皇帝的鼻子在破口大骂了,几乎没有顾及到皇帝的脸皮和尊严。

但这时候的高宗皇帝已经不是当年落难的那个九王子,他的忍耐力之强悍,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高宗皇帝不但没有怪罪于王庶,还让他参与到与金国特使的谈判之中。

这样一来,可把我们的王庶大人给雷得不知所措了。

完颜昌和完颜宗盘等金国鸽派的一番好意,在南宋这边居然能够引起这么大的乱子。究其原因,可能是谁也没有想到金国竟然也会有卖国贼,大家没有心理准备之下,一时乱了阵脚。

汉奸听说多了,谁也不曾想到会有女真奸的出现。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金国鸽派的割地计划是需要南宋用“诚意”来交换的。而这个所谓的“诚意”,就是南宋必须向金国称臣进贡。

进贡还好说一点,毕竟前朝早有先例。但“称臣”就不同了,“称臣”意味着南宋朝廷还要取消国号,只能作为金国的一个藩属而存在。

这样的代价,对于好面子的南宋军民而言,如可能够咽得下去。

坦白讲,女真人搞政治还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