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第1/4页)

事情没有他想象得那么严重,但也算不得好。

先帝的父亲是景明帝,景明帝膝下有几位皇子,而嫡长子便是先帝,只可惜景明帝偏爱幼子昱亲王,一心想要让昱亲王继承皇位。

昱亲王的生母是贵妃,大晋朝重嫡轻庶,四妃之中很少会满,贵妃更是仅次于皇后的存在。

礼法分明,嫡长子尚在,哪有庶子封为太子的道理。

景明帝再是喜爱贵妃和昱亲王,也没有狠心到要弄死嫡长子的想法。

但不能封心爱的儿子为太子,景明帝又不想立先帝,太子之位便一直空悬。

昱亲王自幼聪慧,景明帝亲自教养,几乎是以太子的身份长大。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景明帝再是疼爱昱亲王,到底还是没有立昱亲王为太子。

某年狩猎,景明帝意外坠马身亡,连遗诏都来不及留下。

皇帝驾崩,未立太子,皇后所出嫡长子继位登基理所应当,不管景明帝的想法如何,昱亲王不是太子,也就没有资格继承皇位。

这个差点当了太子的昱亲王就这样与皇位擦肩而过。

先帝继位,善待太妃和弟弟们,赢得朝中上下一致好评。

亲王爵位再好,和皇位比起来还是差别巨大,贵太妃郁郁而终,昱亲王也开始以闲散亲王的面孔出现在朝中。

而楚老太爷,估计就是在景明帝还活着的时候搭上了昱亲王的船。

只可惜昱亲王没有登顶皇位,楚老太爷的愿望落空。

看这些信件,昱亲王还没有死心,可想争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先帝和皇上都有子嗣,轮都轮不到他。

估计是看着自己快要不行了,想要在折腾折腾,皇位已经成了执念,即便是死也想要坐上一坐。

楚君逸开始怀疑起顾诚之的判断,对顾二老爷下手的人会不会不是几位皇子,而是这位昱亲王。

不然就以楚老太爷的性子,怎么可能会让他娶顾诚之,这事很有可能是昱亲王吩咐的。

这些年的邸报看下来,楚君逸对朝中动向也有了一点了解。

先帝就是温水煮青蛙,面子上善待昱亲王,实际上几年的时间便将昱亲王的党羽给清了个干净,偏偏还赢得了一身好名。

楚家的事情先帝未必就不知道,只看楚家远离朝廷中心就该明白皇上的意思。

先帝会防着昱亲王,那皇上呢?自家叔叔惦记着他屁股下面的位置,他会一点也没察觉?

即使皇上都知道,但楚老太爷做的那些事只要被翻出来,楚家就逃不过一个抄家的罪名。

想想真不是一般的头疼,楚君逸揉了揉眉心,这件事就像头顶悬着的一把剑,一不留神就会掉下来砸死一大片。

不过昱亲王想要继位真的不太可能,皇上大概就是因为景明帝重庶轻嫡影响正统才会对晋容那么好,当然,晋容也担得起太子之位。

皇上是明君,朝中上下归心,太子贤明,又无不良劣迹,现在连嫡长子都有了,昱亲王要拿什么收拢人心,谁会放着好日子不过跟着他谋反。

楚君逸突然卡壳,好吧,楚老太爷还想要跟着谋反,所以他才会这样发愁。

再去找陆勤时,楚君逸又是开门见山的说。

陆勤不再隐瞒,楚三老爷就是想为楚家留条后路,可惜的是他到死都没有想出万全之策。

楚老太爷做过的那些事昱亲王都知道,肯定也有把柄在手,不然楚老太爷不会到这种地步还跟着他胡闹。

那些信件是楚三老爷私自拓印的,他也怕此事会祸及子孙。

那些探子都是留着打探消息,主要就是探听昱亲王身边的消息,京中高门的事情也会打探。

而那些武者,则是最后的出路,若是事发,他们会弄具尸体替代楚君逸,起码要将他救出来。

楚三老爷救不了那么多人,费尽心力也只能保下楚君逸一个,那三家店都挂在关情名下。

万一有那一天,楚君逸还可以以关情之子继承这三家店,有店面的收入,总不至于饿死。

楚君逸低头垂目,心中酸涩异常,楚三老爷为他做了这么多事,但他……到底还是辜负了楚三老爷的一片心意。

陆勤知道他难过,但还是安慰道,之前荒废的那几年暂且不看,只看他知道这三家店后的所为,在陆勤眼里已经算是不错了。

楚三老爷就是因为知道楚君逸的性子,所以他才没想过要将这些事情直接告诉他,就是怕皇上还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