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毫不隐晦地说一句,你出仕其他诸侯,我害怕,所以,正如你所说,你今晚的确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向我效忠,要么,死。”

周不疑手指摸着茶杯,淡然道:“我选第二种。”

刘璋紧盯着周不疑,明媚的月光下,周不疑幼嫩的脸蛋闪着白光,却没有一丝恐惧,甚至还带着恬静的笑意。这一刻,本来杀意还很淡,或者说是隐藏心底的刘璋,突然不可克制地涌了上来。

“你满腹才华,难道甘心夭折,而不想有一番作为吗?”这是刘璋最后的努力。

周不疑扑哧一声笑出声来,哈哈笑道:“我早算过自己活不过二十岁,注定夭折的命,我一不想飞黄腾达,二不求青史留名,活长活短有什么关系?如果大人要杀我,现在就可以动手了。”

刘璋死死握着剑柄,周不疑的笑容已经表明,这个神童绝不可能为自己所用,而这样的人才落入任何一个枭雄手中,都不亚于曹操得郭嘉,孙策得周瑜,刘备得诸葛,那将是西川的一个噩梦。

可是刘璋最终没有把剑拔出来,这样一个神童,折在自己手里,自己是不是历史的罪人?刘璋知道乱世要想生存,就不能有妇人之仁,可是却始终下不了手。

算了,历史上周不疑名不见经传,应该如他所说,注定早夭,这也是古今神童最常见的结局。

刘璋安慰着自己,缓缓松开了剑柄,周不疑笑着道:“大人的杀气散了,不疑捡回了一条命,不过这也表明大人性格有软肋,古今雄主,多会为其软肋付出惨重代价,尤其是处在大人的境地,更不该有妇人之仁这一类的软肋。”

“我处在什么境地?”刘璋带着好奇问道。

周不疑喝尽杯中的茶,叫来远处侍候的荷花,添满了才不紧不慢地道:“看在大人饶过我性命的份上,我就给大人讲一下大人的处境,我来益州时听说大人江州屠杀世族,只以为软弱的西川之主变成了一个没有头脑的暴主,可是到了西川之后,我发现我错了。

大人不是没头脑,还给大人一句对我的评语,大人聪明过头了,我知道你在屠杀江州世族时,已经预料到今后的困难,而且也一直在为克服这些困难殚精竭虑,但是我实在不知道大人能坚持多久,大人面临的敌人,比现在曹操面对的袁绍大军还可怕,稍有不慎,挫骨扬灰。”

周不疑喝口茶润润嗓子,继续道:“作为手握一州军政大权的州牧,做这种完全没把握的豪赌,两个字评价,任性,大人的刚愎自用与江东孙策相似,孙策也算一位明主,可惜性情刚烈,是统治不下士族盘根错节的江东的。

别看现在孙策一统江东春风得意,孙氏又是出自江东门阀,我料定一年之内,江东必然崩溃。大人虽然比孙策多了一些智慧,可是下场也差不多,如果大人不废除四科举仕和土地令,两年之内,必有大难,决不能免。”

法正惊讶地看着周不疑,自己也自诩是才能之士,可是现在才发现,竟然没有一个孩童看的透彻,现在想想,以孙伯符的性格,怎么可能协调得了江东世族那些复杂的利益关系,协调不了就会激怒世族,激怒世族,就会引起世族抗拒,可以想象,孙策这样的人如果碰到世族抗拒,一定是一杀了之,那结果也可想而知。

刘璋想着周不疑的话,从历史来看,周不疑的预测是错的,孙策是被暗杀的,后来腹黑的孙权坐领江东,使江东强盛,似乎谁也不会知道,如果孙策一直统领江东,会有什么结果。

可是历史不能佐证周不疑的话,却也不矛盾,孙权与其兄的刚烈不一样,心术隐忍得多,这也是周不疑觉得能够统领江东的类型。

而刘璋现在想想,为什么孙策带着大军打猎,那几个许贡的死士恰好出现在猎场,难道能排除以张昭为首的江东世族有意为之的可能吗?

在这之前,孙策想趁着曹操与袁绍对峙,偷取许昌,古往今来,江东世族都是最爱“和平”的,最反感北伐,如果江东能**他们就拥主**,如果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就投降,这几乎成习惯了,孙策想过江,江东世族当然不会答应。

周不疑的预测,比起郭嘉的预测:孙策必亡于刺客之手,层次要低得多,却更有依据(郭嘉是鬼才,鬼预测什么,是不需要依据的)。

如果周不疑对孙策的预测算是准确的,那他对自己的预测,两年之内,必有大难,自己又怎能轻视。

法正一口一口的抿着茶,早不知什么味道,他从来没想过会有周不疑这样才能齐全的人,辩才能压倒当世大儒,天下之事能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