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 (第1/4页)

如果刘璋就像对待世族那样,满心刚愎狠辣,从严治蜀,鲁肃相信要不了几年,蜀中就会崩溃。

可是现在看来……实在让鲁肃忧虑。

可是想归想,鲁肃还是对那白瓷很感兴趣,实在不相信那是白瓷,要是真的,一下子出来这么多件,得报废几万件瓷器吧,那得多高的成本?而且色泽还远好于以前的白瓷。

可是,鲁肃刚刷了两下,就惊讶起来,接着又刷遍瓷器全身,用手指轻轻触碰滑动,接连换了好几件,惊讶道:“真是白瓷。”

既然鲁肃这么说。刘璋也相信了,惊讶地看着这些瓷器。老板显然对客人的反应大为满意,得意地笑着。

刘璋对老板道:“这些白瓷色泽这么好,恐怕成本很高,你卖一万钱能有利润吗?”

老板嘿嘿笑道:“您是州牧大人,小的不敢骗你,我这店里的瓷器陶器,那都至少赚一半以上,要不然怎么维持我这店子?我一个卖瓷器的不能比一个卖豆腐脑的赚钱少吧。

而这白瓷一万钱。我赚的更多,至少赚上七千。”

老板摊出两个手掌,伸出七根手指。西城以前是成都最穷的地方,现在却是最繁华的地方,店铺的租税都是天价,所以货物自然贵些。

“七千?”刘璋和鲁肃对视一眼,都露出不相信的神色。鲁肃道:“我记得当初桓帝时期,一件上好白瓷卖了八万钱,最后随皇后陪葬,你说你赚七千,这白瓷怎么可能只值三千钱?该不会是想折价送刘皇叔一个人情吧?”

“我说你这人的心理怎么这么阴暗?”

老板不客气地对鲁肃道,刘璋低着头微微笑着。老板大概是早看出刘璋不太待见鲁肃了,所以说话也没忌惮,鲁肃在一旁好不尴尬,天知道他只是想看看,刘璋会不会低价拿了百姓商品。

老板转向刘璋。马上一脸笑容:“大人,你不知道。这还是个秘密,小的悄悄告诉大人,大人可不要给别人说是我说的,否则曲家以后就不会跟我合作了。”

老板神秘兮兮,倒提起了刘璋的兴趣,老板低声道:“大人也知道,巴西是出青砖青瓷和陶器的好地方,这曲溪继承了家业后,更是把家里的生意发扬光大,接连推出色泽更好的瓷器和陶器。

就在不久前,曲家的工匠房,发现一种特殊的粘土做的瓷胚,竟然可以烧制出纯色的白瓷,经过几次烧制,成品率在九成以上,根本不用报废,这些白瓷,都是产自曲家窑,成本就一千多文钱,而且越往后,烧制成本越低。”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不全部放出来,不就可以赚的更多吗?”鲁肃问道。

老板鄙视地看了鲁肃一眼:“你不会做生意就不要插嘴,烦人不?”鲁肃愣在原地,老板又转对刘璋道:“要说为什么不全部放出来,小的开始也不明白,不过后来曲家家丁告诉我了。

大人你想,要是一下子出来大量白瓷,会怎么样?第一顾客不会相信,会觉得你这是假货,就像这位瘦高个一样。”老板瞥了鲁肃一眼。

“第二,这白瓷不就不罕有了吗?所以曲家就先放出少量白瓷,卖一万,商家赚七千,曲家赚两千,这样一来不但多赚钱,还完成白瓷的营销铺货,打通售卖渠道,同时也为白瓷造势,后面越来越多的白瓷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没人怀疑真伪。

而且开始那些达官贵人巨富商贾买了炫耀,下面的人不羡慕?后面价格便宜了,能不争相购买?”

老板说完,刘璋和鲁肃都露出惊讶神色,刘璋发现现在自己完全对商业失控了,商人确实是一个爆发力强大的群体,智慧无穷。

兴商的第一年,成都的商业一大半是被官家作坊包办了的,而现在,一大批商业大家站起来,曲家,尹家,黄家,吴家等,全部从传统世族,向商业大族过度,并且开始大量挤占官家市场。

私人不但开设作坊,还开设开发技术和创新的匠人房,从杂货铺的椅子,到这里的陶器瓷器,官家作坊的产品基本沦为次品,而曲溪营销白瓷的手法,可谓面面俱到,完全有现代商业的营销头脑。

虽然官家作坊的收入不可避免会缩水,但是刘璋却是高兴的,商业只要有市场就有爆发力,这更加坚定了刘璋要开通西南丝绸之路的决心。

而鲁肃,再一次看到了益州的勃勃生机。

“身上带钱了吗?”刘璋转对王绪好厉害等亲卫道。

王绪胡车儿等都摇摇头,刘璋看着那些瓷器叹息一声,老板一见,立刻道:“大人要是喜欢,还用什么钱,大人随便拿,这可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