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1/4页)

�淳薮笏笆帐找妗�

现在益州的个人商户,都争相从曲家窑口进白瓷,我们官家商户也进了一些去江东贩卖,收了许多银钱。

北方曹操,虽然不是很欢迎蜀中的产品,但是也压制不足。蜀中的东西又便宜,又实用,比如纸张,便宜书籍,北方世族都大量购买,他们不可能放弃,由此而来,曹操不可能断绝与我们的商贸往来,我们同样可以间接购买北方世族的粮食。并向他们兜售蜀锦白瓷等珍贵之物。

至于西面,自主公与西凉开战以后,川商要去西域就变得艰难无比,只能通过其他地区的商人转进,由此成本增加。贸易已大不如前,西羌互市没显示出效果,倒是五溪的互市,还算有些收益,各大商家都争相购买五溪的特产,补充了我们的肉类木材和药材的缺少。

除了贸易,就是银行和作坊。我们的作坊增长度,因为百姓购买力有限,还有私家作坊的竞争,已经大大减慢。甚至停止,只有纸张等少数作坊还在增加。

但是张大人统管的银行,投资官家和私家的作坊商户,收入已经达到作坊的一半。并且随着商业扩大,还在继续增长。这是属下等完全没想到的事情。

而且由于有牧府府库保证,越来越多百姓和商人将钱放入银行,现在益州每个郡都有分行,成都,汉中等大郡每个县都有分行,荆州也在6续分布,商人不想带着大量银钱上路,都存进银行,方便异地提取,现在银行的钱,快赶上府库的钱了。

这是益州的商业状况,至于荆州那边,作坊和商户都还不普遍,现在荆州兴起的商人,基本是靠转运蜀中商品到江东和北方赚钱,自己生产和销售的很少,不过由于荆州水路通畅,四通八达,不少荆州商人也赚了不少钱,出现许多大商人。

农业方面,关中大乱,尤其是这次西凉军聚集四十七路联军攻伐川中,乱军走街过巷,踏田毁地,无数关中百姓涌入汉中襄阳,主公击败西凉军后,烽烟四起,百姓再次大量南迁,现在关中已经千里无人烟了。

由此一来,襄阳,汉中等地人口大涨,部分继续向南迁移,再加上我们对川西羌氐南中蛮人和五溪蛮人的移民,农业人口增加不少。

匠人房推出各式新型农业工具,官家提供百姓耕牛,黄军师,哦不,黄姑娘推广的新种混种方法,两季稻两季麦,新修水利,康定大营数万士兵屯田,这些举措相信今年春季就能见到成效。

秋季只要不出现天灾,属下敢保证,粮食至少比昨年多两倍,可以恢复前几年的收成水平,到了明年,定能过前几年。

至于税赋方面,农业商业增长后,税赋自然提高,不过还是钱多粮少,这次主公征伐西凉,幸好从天水等地拿回来一些粮食,否则汉中连基本存粮都保不住,而西羌之地,经常灾荒,要想西羌不叛,恐怕还得粮食供给。

主公对羌人蛮人的策略,长治久安,可是,蛮人开始种粮缓解了粮食供应力度,羌人还没有,羌人之地也不可能种植,消耗甚大,我们还要为数年之后的战争屯粮,如此一来,粮食吃紧。

不过,只要我们安心休养生息,以现在荆益的民心,生产的积极性,官员的兢兢业业,商人的开拓进取,几年之后,我们必能让荆益兴盛。”

黄权长长的一段汇报完,刘璋点点头,问王甫道:“成都呢?尤其匠人房那边。”

“成都和荆益的状况一样,很好,随着商业兴盛,成都西城南城崛起,城市规模扩大,百姓对自己生活都还满意,而且许多西域胡人甚至更远的人慕名到来,更显繁华,至于匠人房。”

王甫为难起来,左右看了一眼,硬着头皮禀道:“现在属下只管普通匠人房,中级匠人房偶尔过问,纸张,水车等,还有布匹,瓷器等生产的改进,都按部就班,走上正轨,至于高级匠人房……马钧不允许属下过问。”

王甫说着有些气闷,以前,在新政施行之初,成都是所有新政的试点之地,王甫那叫一个忙啊,什么四科举仕,什么土地令,什么匠人房,什么监控世族,他一个县令,要干曹操孙权麾下十个县令的事。

现在好了,土地令,四科举仕深入人心,谁敢说废土地令,广大百姓就得喷死他,谁敢说废四科举仕,那些花几十文钱买下以前要花几千几万钱才能买到的纸质经典的人,那些正在埋头苦读的人,那些底层一心出人头地的人,就得和你拼命。

王甫根本不用管了,监控世族也不用,世族都没了,还监控什么,一下子,王甫变成了一个普通县令,做着普通的事。

如果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