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部分 (第1/4页)

如果实现这套制度,的确不利于吸纳奉孝先生这样的奇才,但是也同样有好处。那就是更全面的网络了世族人才。

孩儿只是觉得,既然无法兼顾,必然有所取舍,世族是人才的海洋,寒门人才是大海中一粒沙,我们可以舍弃一粒沙,而尽最大可能收取海洋。”

曹丕说着向郭嘉施了个礼:“这只是曹丕个人想法。还请先生不要见怪。”

郭嘉向曹丕回礼,表示没什么。

曹丕这才抬起头来继续道:“所以丕儿觉得这套制度可行,同样的,进献这套制度的陈群是不可多得的大才。

这正是丕儿经常向陈群吴质等官员请教的原因。但是。”

曹丕的声音突然转厉。回头对陈群吴质等人道:“大才不等于有特殊,不等于可以不臣,如果无视主上,要挟主上。说轻点是持才傲物,说重点就是藐视主上。不懂为臣之道。

这样的人,就算有再大才能又怎样?天下大才不止你陈群吴质,你以为少了一个,我父王就不能统领河北了吗?”

“公子?”

陈群等人不可置信地看着曹丕,经过曹丕这番话,他们知道曹丕这是彻底朝向曹操了,培养了这么久的公子,都有些不是滋味。

曹丕向曹操行了一礼,走下台阶对陈群吴质再拜一礼,抬起头道:“两位先生,你们对曹丕有教授之谊,丕儿恳请你们站起来说话。”

“公子,如果我们死谏呢?”陈群说道。

“那就怪不得曹丕了,曹丕宁肯背负一个逆师之名,也不愿背负不孝之名。”曹丕说着对进来的士兵道:“拖下去,杀。”

曹操和荀彧荀攸等人都看着曹丕,这时才知道曹丕为什么出来,一是因为陈群吴质是好友,而是因为现在陈群吴质对抗的是父亲。

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真的孝顺,一个是害怕受陈群吴质牵连,怕陈群吴质这样做后,自己与储君大位无缘。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曹操都比较满意,至少自己的儿子没有选错路。

两名士兵一把押起陈群吴质,曹丕对其他文官道:“你们要效仿陈群吴质吗?”

其余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有犹豫之色,就在这时,一名士兵跑进来急报:“禀报主公,外面来了许多低层将军和官员,还有邺城内各族大老以及许多百姓,群起要求主公借助一切势力抵抗川蛮。”

果然来了。曹操与郭嘉对视一眼。

“哈哈哈哈哈。”陈群吴质哈哈大笑起来。大声道:“魏王,你看见了吗?你此举是多么不得人心,难道你还要错下去吗?杀我一个陈群不足惜,可是杀得尽天下人吗?”

“一群忤逆之贼,何以代表天下人?拖下去,杀。”在陈群和吴质的大笑声中,曹丕的怒色完全浮现出来。

两名士兵就要拖下去,陈群大喝道:“尔等敢,魏王错误之举已经引起民心不满,你等敢杀忠义之臣,待民心向背,魏王改了主意,掉头的就是你们。”

两个士兵犹豫不定,陈群说的还真有道理,听刚才士兵的报告,外面来了应该很多人,而且都是邺城核心人物,再加上殿中跪着的这些大臣,占了绝对势力。

就算士兵没有一点政治觉悟,也知道主君是宁犯天条不犯众怒,这么多人来劝谏,很可能成功,到时候陈群和吴质死在自己手上,到翻案的时候,自己还有好果子吃吗?

见两个士兵犹豫,曹丕喊了一声,竟然眼光闪烁,大怒,走上去一把拔出士兵的佩刀,直接就向陈群砍了过去,鲜血飞溅,陈群的脑袋滚出老远。

群臣大骇,尤其是吴质,吓的面无人色,曹操荀彧等人也惊了一下。

“你们还要抗命吗?”

两个士兵再不敢罗嗦,押着吴质就走,吴质已经全身瘫软,犹如死狗一样被拖出去。

当曹操与众臣一齐出殿,一边传来吴质的惨叫,一个头颅落地。

到了府外,正看见王府卫兵与许多人对峙着。

司马徽诸葛慈等人,和没有参加朝议的官员将军,带着邺城几乎全部有头有面的人物,后面还跟着许多吆喝的百姓,一起呼吁借助一切力量对抗川军。

“魏王啊。”一声凄厉的喊声,司马家老爷子向曹操跪下来:“川蛮残暴啊,所过之处,尸骨不存啊,若川军一统大汉,不但陷百姓于酷政水火,我们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啊,怎么对得起高皇帝斩蛇起义打下来的江山啊。

我们也知道滋养异族不妥,可是这是为了大汉千秋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