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部分 (第1/4页)

总比现在还是光棍来得强。

“所谓爵位递减。”刘璋待众文武安静下来,再次开口,所有人这才想起刚才刘璋加了个词语“递减”,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都竖耳听着。

“就是所有爵位,原则上可以世袭,我们大汉人,可以福荫子孙。而且父辈祖辈们浴血拼杀,后代也不该太凄凉。

但是这些英雄的后人,也不能一直托庇于父辈爷辈的福荫之下,那只会让这些英雄的后人堕落,变成大汉的蛀虫。这对他们的父辈祖辈是一种侮辱。

所以,所有爵位可以世袭,但是父亲传给儿子,伯爵变子爵,儿子传给孙子,子爵变男爵,所有待遇也相迎降低。

爵位传承。只传一人,不分长幼,以传爵的人个人意愿为准,如果没有个人意愿。则长子继承。”

众文武一下子炸开了锅,从古自今,怎么没听过这样的传爵方式,以前有个推恩令。是把父辈的爵位传下去后,几个儿子共享。领地不变的情况下,分封王势力就削弱了。

可是人家那爵位等级没变了,刘璋这个竟然爵位一代一代递减,开古今先河。

虽然功勋卓著或者伤残或者职位很高,退役后可以享受高等爵,但是绝大部分士兵肯定只有男爵。

也就是说,按照递减的模式,根本无法福荫子孙,一代之后,爵位大量减少。

一想到这个结果,许多都动起心思退役的将领都打消了主意。

可是所有文武不抵触这个政令,不止是因为这只作用于那些退役的将士,他们相信这个递减爵位,没有几个人会反对。

最多几个贪心不足的人,抱怨一下美中不足。

因为这毕竟只是加封,男爵虽然无法传承,但是那些士兵也没有多老,还是可以享受的,以后见到当官的,都要互相行礼,老无所养也有官府养着。

这也算是对他们功勋的回报,换了其他朝代,恐怕这个权力都没有,川军历来钱多粮少,为了鼓励士气,退役安家费应该是历史上最高的,现在又多了爵位。

不管能不能传承,都是额外恩典,有什么好抱怨的。

只是这些文武这时才想起来,刘璋还有个条件,是要安居在幽州。

幽州是什么地方?荒僻之地,别说大汉人故土难离,这些士兵退役回家,都算是荣归故里,就算不是如此,幽州也没多少人愿意去。

加上这个爵位是递减的,估计能鼓动一些人,但是绝对不会大批涌向幽州。

文武这样想着,又猜测刘璋为什么下了这样的限制条件,很明显是为了快速建设幽州,而黄月英是燕王。

这真是最厚重的恩典啊。

“主公,那回归故土,或者安居其他地方的呢?难道只有原来规定的分配田地和安家费吗?”

一名武将大声问出来,他麾下许多士兵都在裁撤之列,带了这么久的兵,他总是想给麾下士兵多争取一点权益。

这时黄月英见刘璋说了这么多话,应该口干舌燥了,适时站出来道:“士兵是大汉重建的最大功臣,对于他们,我们不会吝啬。

刚才说了,所有安居幽州的最低可享受男爵,而安居其他地方的,最低层次没有爵位,但是为了表明他们是为大汉做出贡献的勇士,他们都会得到“士”的称号,勇士的士。

士,优先担任亭长里长村长一类职位,如果发生伤残,年老丧子等意外,可获得比男爵第一等的补贴,同时“士”也是一种身份,应该获得所有大汉子民,包括官员的尊重。

简单来说,士,虽然不是爵位,但是也只是比男爵第一等的待遇。

当然,士,只是安居其他州最低的职位,功勋,伤残,职位,根据不同情况,皆在安居幽州将士的待遇下,减去一等。

刚才主公没说川军攻下邺城后投降士兵的待遇,简单说,这些士兵如果安居幽州,享受安居外地老兵的待遇,最低享受“士”的待遇。

如果安居外地,则递减一级,不过这些士兵基本没什么功勋,估计没几个人能分封爵位了。

安居幽州的将士,除了刚才主公说的优待,我们这次抓获河北,青州大量的世族,不日将全部处决,凡是在生育年龄的女眷,可以赏赐给安居幽州的士兵,男爵限制一个,子爵限制两个,以此类推。

不愿意领的人,可以获得钱财补贴。

幽州将士选择剩下的,可以发往其他州安居的将士,这并不算是幽州将士的特殊待遇,毕竟幽州地广人稀,安居那里,找媳妇是个麻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