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部分 (第1/4页)

�卫硐拢��臃比俨�ⅰ�

北平东北的原始森林边缘,许多猎户发现了吉祥神兽麒麟兽。

北平百姓还从许多蜜蜂蝴蝶背上,看到了赤帝之都的钟鼎文字,本来百姓还不认识,给了一些世代研习阴阳术的老人才看出端倪,认了出来。

种种异象纷至沓来,无不指着一点,刘璋乃是赤帝转世,圣君临朝,而北平就是圣君治所之城,赤帝之都。

这一下,除了关中百姓很失望,没有百姓反对定都北平了,其实定都哪里,他们并不是很关心,只是觉得长安洛阳历来就是治所,换一个偏僻地方不习惯而已。

而剩下的,就是商人和官员,许多大商家的总部都在长安,要搬迁到北平会损耗,这还是小事,关键是北平如果是首都,那商业很明显会以北平为中心展开。

可是这里太远了,不止是国内转移货物路线较长,而且距离西域和西南丝绸之路也很远,这会加大他们的商业成本。

他们是不愿意迁都北平的。

那些官员大部分是刘璋从荆益和雍凉带起来的,谁都希望首都距离自己老家近点,而最重要的是他们势力分布也大多在西边,现在迁都,他们不得不重新在北平扎根。

这更是他们不希望的。

另外还有偏僻,寒冷,太靠近草原等因素,都让许多官员不满。

可是不满能如何?

长生不老殿,万丈佛光,麒麟神兽,驮着钟鼎文的蜜蜂蝴蝶,都在北平,如果反对定都北平,难道是不要这些祥瑞吗?

哪怕一些比较开明的人知道这是假的,可是也不敢说破,那才是找死的行为。

第975章滥封王爵

刘璋没有说话,摄国皇太后伏寿首先颁发懿旨。

蜀王刘璋率领川军,匡扶汉室,中兴社稷,以十年之功涤荡天下,让自黄巾之乱而摇摇欲坠的大汉江山重新安定,平定南蛮,西羌,北方草原,高句丽,南蛮,大败贵霜帝**队。

北平出现大量盛世之兆,皆蜀王刘璋功德,如今大汉数年没有天子在朝,蜀王以德行天下,当继位天子,建立大汉繁荣盛世。

伏寿颁诏立刘璋为帝,川军文武虽然都知道,但是天下百姓却皆一片喜庆,大汉这么多年征战,这么多年没有天子,现在,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了。

皇太后颁诏,刘璋当然三辞,完成这个潜规则后,刘璋宣布将于十二月十二日登基称帝。

黄月英,法正,张任,樊梨香,蒋琬,王累等文武大员,一齐向刘璋进谏,请求定都北平。

刘璋没做表态,向文武百官征求意见。

文武百官当然有意见,可是一有祥瑞在前,二来自己现在就在北平,三来黄月英法正张任这些人都请求了,自己反对有用吗?

文武百官一致通过,改北平为北京,大汉迁都北京。

到了此时,文武百官和许多有见识的人哪里还不明白,定都北平根本就是刘璋一早想好的。

要不然为什么把蒋琬一个司隶校尉降级成北平太守,要不然怎么又是修筑各个大城到北平的道路,又是开通北平到黄河的运河,还让曹冲做总提调。

这分明是早就在做准备了,虽然没人说出什么,但那只是到现在这个地步,他们不能说什么。文武官员心里还是不满意的。

“主公,现在我们要好好讨论一下登基后的事情了,不然真的来不及了。”

宣布登基日期后,自有人去准备那些繁琐的礼仪,黄月英立刻找到了刘璋,在刘璋的威逼利诱下,黄月英不得不和张任等人同意了迁都北平,现在心里也有点怨气,不过却不像其他文武那么强烈。

黄月英历来刻意压制自己的家族。在家族中留了眼线,谁要是仗着自己的权势乱来,立刻办了,所以到现在荆州黄家以庞大的底蕴,也无法与益州的豪族抗衡。

由此。黄月英也根本不在乎定都哪,其他官员担心定都偏僻的北平,脱离了自己根基,会影响自己的权威,同时也距离老家太远而不满意,黄月英却不会这样想。

黄月英只是觉得没那么必要一定要定都北平,对于这一点。直到现在,黄月英也无法和刘璋一致。

但是也知道定都北平有许多好处,其中之一是让原来的川军文武官员脱离了根基,这样有利于均衡统治。不会造成明显的地域权力等级。

正因为这些原因,黄月英觉得可以妥协,要不然,黄月英会力阻迁都北京的。

现在定都北京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