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 (第1/3页)

想到这里,于海跪伏在地,道:“罪民于海自感罪孽深重,甘愿伏法,只求李县尉看在我闺女悬崖勒马,及时归顺朝廷的份上,绕过我寨中兄弟”。

“阿爹!”于红樱怒视李贤,她生平最讨厌被人欺骗,几日之前,狡诈的李贤竟然是她亲手引入山寨的。

这念头想来就令人自责不已,如果当时能够多小心一些,辨明李贤的身份,二龙山就不会沦落到今天的地步。

可适才若不是李贤,她早已经死在了尤贵的刀下。

奸诈的官差,救命的恩人,李贤在于红樱心里就是这样的双面形象。

“住口,尔等还不快跪下!”形势逼人强,于海虽然人多势众,可他敏锐地察觉到,适才那番厮杀,官军的阵列几乎没有折损多少。

这说明什么?说明李贤依旧有充足的战力,说明他麾下的人马战力极强。

打蛇不死终被害,要是与李贤厮杀,放跑了其中一人,势必要面临官军血腥的报复。

那时候,元气大伤的二龙山还能抵挡住官军的侵袭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于海早已经把可能发生的事情在脑海中过滤了无数遍,所以当机立断,摆正了自己的态度,向李贤叩首求饶。

这一招可谓正中李贤下肋。

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于海把态度放的这么低,李贤若是再痛下杀手,难免会给人刻薄寡恩的情况。

“我等误入歧途,愿改邪归正,恳请县尉宽恕!”

大头领于海都跪下了,剩下的贼寇哪里还会犹豫?

听说来的是李贤李三郎之后,贼寇们跪的心甘情愿。

败在这样的豪杰手中,二龙山也不算埋没了名头!

众人都跪了下去,只有于红樱、马雍没有跪。

胡庸勃然大怒,正要上前教训一番,却被李贤劝住了。

“我有言在先,只要缴械归顺,我可保你们不死,不过,据我所知,莒县百姓很不待见你们,如果你们想要活命,不如给我回夷安吧”

“去夷安?跟着李贤?”

于海与马雍对视一眼,二人俱是心中有谱。

事到如今,尤贵死了,于海降了,李贤成了最大的赢家,那么之前山寨中谣言的始作俑者也就呼之欲出了。

不是李贤还能是谁?

这样一个心机颇深,偏偏又胆色过人的官儿,值得投靠吗?

于海别无选择,“我等愿意!”

“我等愿意”,听说可以活下去,贼寇们回答的中气十足。

只有于红樱犹豫再三,不肯吭声。

一个斗气的小娘们而已,李贤嗤之以鼻。

天蒙蒙亮的时候,于海清点人马,依旧有五百多人,其余的贼寇要么是趁着夜色独自开溜了,要么就是做了尤贵的陪葬。

对此,李贤显得不是很在乎。

徐盛、马雍就在身边,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至于贼寇的多寡,根本没有太大意义。

之所以要把于海等人待会夷安,无非是为了完成?

第一百三十八章重返夷安

解决了二龙山匪患,莒县县尉陈幽充分见识到了李贤的实力,多方面考虑之下,他再也不敢横加刁难。

能够用三百人马剿灭二龙山的人物,绝不是如今的陈幽可以抗衡的。

这一次,李贤只领着三百人马,下一次呢?真要是把他惹急了,把三千人马都领出来,莒县哪里能够挡的住?

朝廷势微,地方军阀相互攻伐,争夺地盘的事情早已经屡见不鲜。

陈幽可不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首异处……

至于莒县县令徐益表现的更为大方,李贤在没有动用莒县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完成了千余军马都没完成的事情,事后又没有半点贪功的意思,这样人物自然要大力交好。

于是,李贤从莒县离开的时候,不但收获了徐盛这个人才,又从莒县得到了不菲的钱货、米粟。

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带在身上凭添累赘,李贤便用他们招募了几名匠工,并允诺他们,可以携带家属一同北上。

真正技艺娴熟的工匠是不会离开故土的,因为他们无须出门,就会有人登门求助。

不过,如果是学徒出师,那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

李贤招募的这几名匠工多数都是刚刚学艺出师的新手,他们孑然一身,无牵无挂。

千余人马上路,声势浩大,三百名背矛士的精锐虎视眈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