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 (第1/4页)

许是看到了陶商脸上的疑‘惑’之‘色’,陶谦怒道:“怎么,现在就不相信我的眼光了?”

陶商连道不敢。

陶谦哼了一声,道:“以我之见,五年之内,还有人可以制住李贤,可是五年之后,他将无人可制”。

陶商瞋目结舌,许久之后,他吸了口气,缓缓颌首,“我明白了”。

“明白就好,为父不会看错的”

真的不会看错吗?陶商将信将疑。

将曹豹遗留下来的财货瓜分完毕之后,李贤开始将‘精’力投到了流民以及铁矿身上。

放走了曹豹,刘才纵火杀人的事情便不了了之,李贤答应过刘才,要放他一条生路,于是,几名参与此事的青皮无赖便成了牺牲品。

百姓们不会深究背后的真相,他们只要求杀人偿命,当李贤将“凶手”绳之以法的时候,下邳百姓人人振奋,他们纷纷称赞李使君是个难得的好官儿。

李贤听说之后倒是有些微微涩然,真正的凶手曹豹已经被他放走了,杀掉的不过是几个小喽啰罢了。

不过,古往今来,这般事情比比皆是,李贤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忠于陶应的黄望被下了大狱,势力最为强大的曹豹远赴他乡,一时之间,李贤在徐州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话语权。

慑于李贤的军力,徐州的世家大族为之噤声。

糜氏、陈氏显然已经投靠了李贤,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站到李贤的对立面,万一这厮杀红了眼,像北海国那般,将反对者连根拔起,又有谁敢奋起反抗?

有道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大族豪强们在面对李贤这等强势者,不得不收敛棱角。

不间断的军事胜利充分奠定了李贤的地位,连曹‘操’都能击败的猛人,谁敢跟他作对?

一时之间,徐州的内部环境很是有利。

李贤开始施行各种政策。

其一,设立匠工营,将境内的匠工集中到一处,分工协作;其二,成立医士营,重金招募良医,以作军用;其三,取消人头税,代之以与青州相同的田产税;其四,施行屯田制度,鼓励乡民开垦荒田;其五,取消繁重的商税,进入徐州境内之后,商旅只要缴纳一次税务之后,便可凭借票据在青、徐两地畅行无阻;其六,扩大招贤馆,广纳贤才,只以才能作标准,不以‘私’德论英雄。

上述几条举措涵盖了士、农、工、商,范围极广,很是全面。

新政一出,难免会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然而,李贤凶名在外,不到生死存亡的时候,所谓的世家大族连反抗的心思都没有。

只要没有涉及到最根本的利益,便是折损些钱财,损失点话语权,又算得了什么?

几百年来,帝国治理地方还是要仰仗世家大族之力,他们相信,李贤也不例外。

眼下只要让李贤得点甜头,日后用得着地方豪强的地方还多了去了。

都是成了‘精’的老狐狸,各家豪强相信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

抱着这样的想法,李贤的新政实施的格外顺利。

五日之后,追逐曹‘操’的臧霸终于折返而归。

曹军一路退却,虽然粮秣不多,但却井然有序,臧霸使出浑身解数都没能讨得太大的便宜,最终只取得了斩首两千人的战果。

对此,臧霸很不满意,李贤却笑着宽慰道:“曹‘操’‘奸’猾狡诈,宣高你能斩首两千,己方伤亡不过数百人,这已经是难得的大捷了,想必曹‘操’这时候正对你恨之入骨呢”。

臧霸笑道:“怕个鸟,有李使君撑腰,便是曹‘操’大军回返,我也敢跟他决一死战”。

这马屁拍的很有水准此时,青州有消息传来,说北方的袁绍听说曹军败退的消息之后也收敛了进军的脚步,在黄河以北虎视眈眈,按兵不动,看模样,开‘春’之前袁绍是不会大举出兵南下了。

没有曹‘操’、袁术在旁策应,袁术这支偏师南下,不敢贪功冒进。

不知死活的淳于琼损兵折将,丢尽了河北军将的脸面,然而新来的这位军将却不愿冒险出兵。

虽说李贤不在青州,可青州境内的太史慈、徐盛、周仓、徐和、胡庸,哪一个都不是善茬,真要是啃骨头一般一个接一个的啃下去,河北兵肯定损失惨重,那样的话,可就不符合袁绍的利益了。

青州虽与河北接壤,可辽东未定,袁绍不想一口吃个胖子,那样的话,地盘太多,兵力势必会变得单薄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