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 (第1/4页)

“好!”高览还未应答,逢纪已经忍不住称赞起来。

相对于高览渡河亲征的结局,由蒋义渠南下渡河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一来,蒋义渠颇有武勇,就算不敌周仓,起码也可以为河北军博回几分颜面;二来,南岸兵马已然陷入重围,这时候他们无论如何都是逃不出来的,与其让青州军尽数围杀,倒不如让他们发挥余热,若是在蒋义渠的统领下,过河的兵丁能够多杀几个青州军,这对接下来的战事显然大有裨益;第三,比起高览的地位,蒋义渠显然低了很多,即便他死了,对河北军来说也并不是什么不可挽回的损失。

当然了,以上所想都是不可宣诸于口的。

原本逢纪还觉得高览之下无勇将,蒋义渠所为倒是让他刮目相看。

高览叹了口气,他觉得有些对不起蒋义渠,对方显然是替自己过河的,“义渠,你真的想好了吗?”

事关生死,高览想再给对方一个机会,即便蒋义渠反悔了,高览也不会责怪他。

蒋义渠目光如炬,嘴里道:“大将军,我意已决!”

。。。

第三百六十章不过是一个死字罢。。。

凛冽的寒风呼啸而来,吹的大旗呼呼作响。

高览把臂一挥,嘴里道:“来人呐,击鼓,为蒋义渠助威!”

“喏!”

“咚咚咚”,沉重的鼓声有节奏地响了起来。

高览解下身上的披风,亲手将其系到了蒋义渠的身上。

没有多余的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蒋义渠抱拳告别,牵马上了河船。

马匹若想过河,必须用船只单独运送,因为“船桥”不利于战马通行。

此时,十多丈长的船桥上已经空无一人,南岸的河北军败像显‘露’,青州军又表现的太过凶悍,诸多原因,完全打消了高览继续增兵厮杀的念头。

冲动过后,冷静下来的高览明白,一个活着的他,远比死去的他要来得重要。

如果因为高览的缘故导致袁绍丢了平原郡,小‘鸡’肚肠的袁本初一定不会放过挟‘私’报复的机会。

就算高览死了,袁本初也轻易不会善罢甘休。

南岸,犹在厮杀的河北军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已成孤军。

在青州军‘潮’水一般的攻势下,侥幸存活的数百‘精’兵竭力厮杀,他们没有放弃,因为高览就在身后,援军也一刻没有止歇,所有人都相信,源源不断奔赴而来的河北军一定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周仓勇不可挡,三面涌来的兵马已经彻底堵死了河北军的逃生之路,每时每刻都有河北军卒倒下。

背水一战,高览麾下的先锋营终于显‘露’出过人的实力。

在长弓手、刀盾兵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数百步卒硬是凭借韧‘性’坚持了下来。

哪怕战阵已然千疮百孔,哪怕青州兵‘潮’水一般袭来,河北军依旧未曾放弃。

身后,隆隆的战鼓声说明高将军还没有忘记他们。

坚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军卒都是无畏的勇士,间或有两三名胆怯的河北军卒背转过身,准备夺路狂奔,这时候他们才恍然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船桥上已经没了援军。

起起伏伏的船桥上空空‘荡’‘荡’的,没有人影,渡河的军卒原本满怀希望,可这一刻他们的心却直落九渊,有的军卒跪倒在地,哭泣道:“我们被抛弃了”。

接着,更多的军卒背转过身,他们惊愕地发现,船桥上空无一人,想象中源源不断的援军竟然早已经不在了。

偌大的河面上只有一艘小船破桨而来,来的是谁?

周仓同样发现了河北军的不妥,高览停止增援的时候他便有所察觉了,等到蒋义渠乘船渡河的时候,周仓便大吼出声:“高览已经弃了你们,降者可活,顽抗者死!”

战局已定的情况下,多造杀孽徒劳无益。

青州军纷纷应和,“降者活,顽抗者死!”

后退无路,援军全无,这时候,河北军心中惶恐,就算是再悍勇的老卒,在这种情况下也难免心生悲意。

恰在众多河北军卒打算放弃抵抗的时候,河岸忽而传来一声怒吼:“河北儿郎何在?我蒋义渠来也!”

蒋义渠?这厮在军中颇有勇武之名,他来干什么?

不少军卒心中讶异,既然高览已经放弃了黄河南岸的兵马,为何又把蒋义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