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 (第1/4页)

“下官不敢确定,不过却又迹象表明甘宁已经到了九江郡”

“江陵水军怎么找的人?锦帆贼难道有翅膀?不然怎么跑的这么快”

“下官琢磨,甘宁之所以逃的这么快,一定是有人居中策应,否则的话,区区锦帆贼绝无可能活着离开荆州”

“这么说来,荆州有甘宁的‘奸’细?”

“甘宁根基颇浅,肯定没有只手遮天的本事,背后一定有幕后黑手”

蔡瑁眸中寒光闪烁:“给我查,一定要查出来是谁搞的鬼,是蒯氏?还是黄氏?”

蔡中迟疑一番,嘴里道:“如何真是他们,只怕事情就难办了”。

“哼,甘宁一把火焚掉了襄阳城数年积蓄的军粮,我如果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那岂不是让人小觑?”

“使君与孙策素有仇怨,这一次南下九江,正好可以借助孙策杀‘鸡’儆猴,让那些不开眼的‘混’账看看,我蔡氏也不是好惹的”

蔡瑁皱起眉头:“我听说孙策这几年在江东颇有长进,这一次遇到了,切莫大意了”。

蔡中嗤之以鼻:“一个过河拆桥的小人罢了,如果不是九江空虚,袁术又怎么会败在他手中,再者,咱们水军江水,难逢敌手,区区孙策何足道哉?”

蔡瑁统领的水军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水上力量,他们有大小战船二百余艘,军士六千人。

李贤的海船没有什么战斗力,只能当作运兵船来食用,如果遇到荆州水师,十有八九会遭殃。

不过,荆州水军虽强,可他们的粮秣补给却是一个大问题。

庐江、九江部分地区已经落入孙策手中,除了袁术之外,没有人会向蔡瑁提供粮秣补给。

从襄阳到九江,行程数百里,这是荆州水军进行的第一次远距离兵力投送。

之前,蔡瑁只负责清剿荆州境内的匪寇,对其余州郡内的水寇置之不理。

长途跋涉,须得早早筹备粮秣。

想到这里,蔡瑁吩咐起来:“速速使人通禀袁术,便说我等粮草告竭,让其准备军粮,否则的话,一旦误了战绩,逃了孙策,谁也担待不起”。

“喏!”

与此同时,孙策正在召集麾下军将议事。

“荆州水军日行五十里,已经抵达九江,诸位以为何时是动手良机?”

黄盖摩拳擦掌:“蔡瑁贪功冒进,压根没有把我们放在眼中,这一次,如果不好好教训他,他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使君,别等了,现在就动手吧!”

程普看着舆图,嘴里道:“鱼儿已经上钩,主公定下‘诱’敌深入之计已然成功,接下来便是如何收网了”。

韩当深以为然:“收网一事事关重大,我听说青州刺史李贤正往九江而来,不如等他一等?”

黄盖皱起眉头:“咱们连李贤到了哪里都不知道,怎么等?再等下去,战机稍纵即逝呀”。

“李贤麾下兵强马壮,有他相助,可以事半功倍!”

“李贤真有如此本领?”

“青州甲胄之坚利你已经见识过了,如果李贤麾下有万余铁甲军,你认为战力如何?”

黄盖吸了口冷气,青州甲胄的坚硬程度他已经见识过了,百步之内,弓箭难以穿透。

两军对阵,盔甲‘精’良的那一方,意味着胜算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孙策帐下都是能够上阵厮杀的军将,他们自然知道甲胄的重要‘性’。

听着麾下军将争持不下,孙策吁了口气,向周瑜问道:“公瑾,你有何高见?”

适才,黄盖等人说话的时候,周瑜一直安静不言。

如今,孙策出言相问,周瑜自然不好再沉默下去,“主公,江东虽是猛虎,却也不能同时与两只豺狼相斗,蔡瑁虽然轻敌,可麾下水军实力强大,除非水军上岸,否则的话,我们拿什么与其对阵?”

江东军没有多少战船,星星点点的船只莫说与蔡瑁对阵了,如何运送兵卒都是个问题。

周瑜考虑问题向来全面,他一言既出,就连求战之心最为迫切的黄盖都闭上了嘴巴。

是呀,荆州水军在水上,江东军总不能泅渡过河与其厮杀吧?

一时之间,大帐内气氛尴尬。

周瑜不以为意,依旧自顾自地说道:“我等取了庐江,攻占九江,与袁术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倘若主公因荆州水军一事分神,袁术一定不会放弃反戈一击的机会,袁术虽弱,可他帐下刘备却不容小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