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部分 (第1/4页)

曹‘操’才不怕复杂,他怕的是没有办法,“快快道来”。

“既然开科取士无法阻止,不如我们搀些砂子,散布一些不利于李贤的谣言,比如说科场舞弊,重寒‘门’,轻郡望之类……只要科考结束,总会有士子失望,那时候,我们的人鼓动一番,说不定可以让李贤难堪”

曹‘操’眼前一亮,“文和此计绝妙,必可大功告成”。

贾诩却没有这么冷静,“使君,若想增加可信度,我们的人必须通过遴选,否则的话,一个失败者是没有说服力的”。

曹‘操’陷入沉思,不得不承认,贾诩的提醒很有道理,只是,找几个士子掺假容易,可是,找到可以通过遴选的士子却很难。

再者,就算曹‘操’找到了士子,他又如何保证对方不会反戈一击呢?

毕竟,李贤可以给予士子一官半职,而曹‘操’呢?

封官许愿?

多数士子爱惜羽‘毛’,他们不会作出首鼠两端之事。

找谁,这倒是一个要紧事。

不过,无论如何,曹‘操’终于有了应对之策。

“奉孝,士子一事便‘交’给你了,如何?”

郭嘉抱拳应诺,“使君放心,三五日之内便见分晓,绝不会误了大事”。

“如此便好”,解决一桩心事,曹‘操’的心情略有好转,“五溪蛮地的局势如何了?”

“张绣、徐盛狡猾的很,他们不再强攻硬打,而是拉拢了一批蛮子,让他们相互攻打,短时间之内应该分不出胜负,不过,诸葛亮在五溪也待不了多久了”

曹‘操’叹了口气,“刘玄德一死,仅靠诸葛亮、关羽又能支撑多久?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罢了罢了,且不提他,并州马超呢?”

“马超、韩遂不分胜败,只不过,马超的粮草、军械不多了”

曹‘操’皱起,眉头,“借给马超势必要得罪韩遂,这粮草只怕借不得”。

“使君,必须借”

“喔?这是为何?”

“马超若是借粮而不得,多半会恼羞成怒,甚至有可能与李贤勾结,到时候,一旦赵云、马超合力,河东危矣!”

眼下,赵云勾结乌桓、契丹各族骑兵,声势已经极为骇人,如果连马超都倒戈相助,河东确实无法抵挡。

十万以上的骑军呀,只是想一想都头皮发麻。

曹‘操’斟酌一番,只得应道:“也罢,那就答应他们,借些粮秣,只不过,韩遂那里也要支借一些,省得他来寻事”。

荀彧负责后勤一事,他‘挺’直了身子,嘴里道:“使君,府库中的钱粮已然不多了,若是借给马超、韩遂,只怕军卒明年的粮秣没了着落”。

曹‘操’觉得难以置信,“怎么可能?前些日子河东大族不是刚刚进献了一些吗?这么快就没了?”

“使君,陈留大水入城,多半粮秣受‘潮’损毁,大族捐献的粮秣有一半都运了过去,剩下来的一半还要维持大军日常所需,粮秣实在是不多了”

曹‘操’怒上心头,“这也不成,那也不行,这州牧还做他干什么?”

突然爆发的曹‘操’让人无所适从,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劝解。

只是荀彧涨红了脸,他感到难堪至极……

贾诩心中感慨,身为主公,却连容人之量都没有,看来,曹‘操’的心头确实殊了。

须臾,曹‘操’自己缓过神来,他大步来到荀彧身前,一揖到地,道:“文若,是我失态了”。

荀彧避开这一礼,道:“使不得,使君不必如此”。

曹‘操’解释道:“最近诸事不顺,却让文若受了无妄之灾,是我失礼了”。

“无妨,使君,我们还是说说粮秣一事吧”

曹‘操’只得借坡下驴,“既然库房粮秣无多,那么,借粮一事暂且作罢,若是马超问起,直言相告便是”。

郭嘉倒是想出个两全之策,“使君,不必如此,我听说今年汉中丰收,不如从张鲁手中买些粮秣,然后再让马超用牛羊、马匹来置换,如此以来,岂不是两全其美?”

曹‘操’眼前一亮,“妙,此计大妙,就这么定了,陈群,你去汉中走一遭,说法张鲁,只要他肯卖粮,多多益善,价钱也好说的很”。

“喏!”

“文和,与马超使者沟通一事就‘交’给你了,我们能够赚取多大利润就看你的了”

贾诩笑了起来:“使君宽心,这事包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