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 (第1/4页)

百余里的路程坐着任道兴从明都带来的四轮马车,走了大约5个时辰。这马车还有拉车的马匹都极其引人注目,一路上不知吸引了多少眼球——此时的日本几乎没有马车,哪怕是公卿也就坐个牛车。高级武士一般骑马或是坐轿子。

不过看到马车上插着的北条三鳞旗(是觉信尼携带的)和难波奉行所派出的骑马护卫,也没有什么人敢动歪脑筋了——毕竟这里在日本算是最繁华的地面……

大约在天色昏黄的时候,一行人才抵达了平安京——一座被快塌掉的土围子圈起来的城市。城防什么的根本算不上,也没有什么人守护,城墙的城门大开,估计晚上也不关闭。而且城门内外差不多一样繁华,都是鳞次栉比的商铺酒楼……当然还有妓馆。

此时的日本国也就博多、难波和平安京三处繁华。远在关东的镰仓虽然有不少武士宅邸和寺庙,但是商业并不繁荣。关东在平安京的人们看来,不过是乡巴佬武士住的地方而已。

城门口已经有人在等候,都是打着三鳞旗帜的武士,约莫有四五十人,簇拥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小老头不是站着,而是坐在张马扎上,手里还拿着把小扇子扇啊扇的,似乎有些焦急。看到一辆巨大的马车被四匹大马惊讶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其实就是普通的蒙古马而已,在辽东就是拉车耕地的干活,不过到了日本就比北六波罗探题骑到马儿都雄壮了。

“任道使,这位就是北六波罗探题,北条从五位下左马权头时茂——这位是明王麾下天道使任道兴。”

在平安京城门口,开口替双方介绍的是觉信尼,这在中国或许不合礼仪,但是在日本僧侣经常参与“内交活动”,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第398章友善的殖民者

平安京的大街上人如潮涌,大约有五百万人口的日本国的精华皆在于此。和后世德川幕府以交代参觐之法集中日本一国的精华于江户的做法不同。镰仓的北条执权从未想过让日本各地的大名在镰仓建立宅邸,和继承人定期轮换在镰仓居住。不过此时日本有点势力的大名都会在平安京购置宅邸,作为他们入洛参觐时的居所,同时也是他们的家门在平安京进行活动的据点。而南北六波罗居馆,则是北条家得宗(北条嫡流族长)在平安京的居所。两位六波罗探题则是得宗在平安京的代表,有时候北六波罗探题还会有得宗本人兼任。

而各地大名和北条一门在平安京的宅邸之中,自然有大量的武士居留。另外,平安京中的公卿和寺社,也都会雇佣武士——武士理论上就是服务于公卿的——因此这座城市中的武士也就特别的多了。走在街道上的行人,约有一小半都腰佩长刀,而且刀鞘和刀柄都有些陈旧,显然是经常使用的武器,而非装饰品。

不过这些腰佩长刀的武者却大多身材矮小,不少人甚至没有觉信尼姑个儿高,长得也瘦弱,几乎没有辽东生女真那样粗壮的个头。已经有点军事经验的任道兴知道,这样的体魄是披不动重甲,拉不了硬弓,若是长街斗殴还能靠技巧和悍勇取胜。要是上了战场,可是耐不住久战的……

若是要将这些体质单薄,但是据说又不失悍勇的武士驱上战场,少不了一年左右的严格训练和好饭好肉的吃食。若是能将身板养结实了,再授以战阵之术,恐怕就不易对付了。

因而来日若需对日用兵,当以雷霆迅猛之一击,以海军运输精兵自难波登陆急袭平安京,不能给他们练兵养兵的时间……

任道兴和北条时茂并辔行进在平安京长街之上的时候,就在留心观察着这座日本国的首善之都——这是陈德兴特别的交待,天道教在日本和其他外国的使命不仅是传教,还要负责搜集情报。就和历史上欧洲人的传教士一样!天道教派往外国的道人,也是披着宗教外衣的特务!

是的,受到了后世固有思维的影响,陈德兴丝毫没有轻视日本国的意思(同样也没轻视安南,蒙古人在安南同样吃了大亏)。并不认为用几艘霹雳级战舰在难波港外开上几炮,就能征服一个有着浓重军事传统的五百万人的国家。毕竟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忽必烈派遣了二三十万大军,两度攻打,都惨败而回。

其中固然有“神风”的原因,但是蒙元对日本的内情不明,又没有带路党相助,也是忽必烈两度惨败的重要原因——因为没有带路党,所以连风暴什么时候来都没有个数目。因为没有带路党,所以忽必烈的水军也不知道换个地方登陆,好避开日本军队聚集的北九州。

而且忽必烈也没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征服日本之后如何统治,扶植哪个傀儡来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