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 (第1/4页)

也是在探查海岸线。”

“那咱们什么时候去天竺?”大和尚道,“和尚还打算早点去天竺弘法呢!”

“早不了……”蒙起摇摇头,“航线只能一点点的探明,这事儿得稳扎稳打。先建立据点,然后慢慢向南推,如果明洲大陆真有明王说恁般的大,两年内南找到去天竺的海路已经算快了。”

“两年!”永心和尚皱起眉头,心中大呼上当,“那贫僧什么时候才能去天竺弘扬佛法啊?”

“蒙小哥儿,那本官什么时候能回大宋?”文天祥插话问道。

明洲大陆已经确定存在的!这么一片大陆,赖是赖不掉的。陈德兴又可以用它装神弄鬼了!

但是仔细想想,这对儒门士大夫也未必不是一个机会。且不说一个大陆上有多少蛮夷需要孔孟之道来教化,单是那么大的地盘,也不能叫天道教都占了吧?这个叫啥来着,夏君夷民啊!这个大宋的士大夫是不是应该到这个明洲大陆来当夏君?总不能都让天道教的士爵来这里欺压明洲土著吧?

所以文天祥现在打算立即赶回大宋,向士林呼吁关注明洲!有机会也得组织海船来明洲开拓……

“起码得再过几个月,”蒙起道,“先得找到落脚点,再一边建立据点,一边探索内陆……明王说明洲大陆上是有土著的,还有土著国家。不过非常野蛮落后,还不如尧舜禹那会儿。”

“什么话!”文天祥心里暗骂,“尧舜禹那个是三代之治啊,三代上接炎黄,下启三朝,行禅让,民得大治。历代经史皆载,为盛世之典范矣。咋就成野蛮落后了呢?”

蒙起没有注意文天祥的脸色,只是一边遥望着大陆,一边顺口说着他从周小七那里批发来的航海知识。

“另外,咱们这次是顺着水流过来的……这大洋之水其实也有固定的流向,帆船顺着水流走,自是日行数百里,数十日可走一万多里。若是逆流,百日也走不了万里,万一再遇上逆风无风,那就只能在海上挺着死了!所以咱们回程就得找往西的水流。”

“还有这个讲究?”文天祥心里琢磨,“一定得弄清楚了,要不然大宋的儒生在半道上饿死了可就糟糕了!”

“可有往西的水流?”文天祥打听道。

“自然是有的,”蒙起道,“在南面的什么地方……海军的人都知道的。所以文承旨您尽管放心,俺们大明的海军是不会在海上迷路的。”

回去当然是顺着北赤道暖流,历史上的西班牙大帆船贸易就走这条航线。不过要找到北赤道暖流,还有北太平洋暖流,可不是单凭经验就行的。这里面涉及到一定的天文学研究——虽然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但是在航海技术方面,宋朝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了!

至于落后的原因也是明摆着——民间禁止观察天文!这个是钦天监才可以研究的。而无论钦天监的水平多高,和航海是没有一点关系的。实际上,宋朝钦天监的水平也是很差的!毕竟没有民间的天文学家补充进来,官方的天文机构就是一潭死水。

所以南宋的造船业虽然比陈德兴的北明发达的多,但是他们的水军和航海,却比北明海军差了不止一点半点——南宋的水军,离开海岸线连方向都没有!

这大概就是历史上败亡的南宋只能上演崖山蹈海这样悲壮的一幕,而无法泛海远遁的主要原因!

当然了,目前的北明海军顶多只是掌握了纬度航海、太平洋和赤道暖流带、太平洋季风期和逆风航海这几个进入大航海时代的基本条件。另外还知道用补充维生素C的办法来预防坏血病。

靠着这点儿手段,远远不能将航海变成万无一失的事业。可以说,翻船沉船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我们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文天祥,能不能如愿以偿的回到南宋,还真是一件看人品的事情——探险嘛,哪儿有不危险的?

……

北明洲的清晨,在地球另一边的辽东,正是个秋高气爽的午后。金黄色的原野,黄绿色的山林,还有正在忙碌建设的城市,全都沐浴在午后的阳光当中。

陈德兴正骑着一匹西域骏马,奔走在辽阳府城附近的官道上,并没有打出日月王旗,身后也只有一队数百人的骑兵跟随,另外还有几辆马车跟随,其中一辆和陈德兴并排而行。上面坐在任宜江、邓明理和邓明安。他回到辽东已经快两个月了,这两个月之中,他一直在辽东各个州府不停往来视察。几乎把明都府、辽阳府、沈阳府、盖州、海州、庄州等三府三州下属各县跑了个遍。

他如此密集的跑地方,自然是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