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 (第1/4页)

众,扩充军队。只要往东到了大运河一线,便能南连济南(李彦国部),北接燕云。如此一东一西夹而击之,他忽必烈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得乖乖退往河南去!

要真到了那一步,北面是陈李联军好几十万,南面是一堆居心叵测的汉人军阀,内部还有不甘心被忽必烈控制的东道诸王势力。别说是忽必烈了,就是成吉思汗复生,面对这样的局势也只有败亡一途。

而现在李璮已经惨败,便是将来能够卷土重来,眼下也暂时无害于大蒙古了。现在只要回过头去对付陈德兴……也不指望把这个贼子打死,只要能迫其北退燕云。大蒙古就能暂时稳住阵脚,然后用粮食问题困住陈德兴,再招抚中原的汉侯豪强。大蒙古的颓势,未必不能挽回。

“胜了,胜了,大汗,咱们胜了!”

年仅十五岁的娃娃怯薛长安童一边呼喊,一边飞也似的上了城关。刚才他也亲自参加了战斗,畅快的大杀了一波,现在是被忽必烈的贴身怯薛从战场上叫回来的。

看到这个好像自己孩子一样的未成年的怯薛长,忽必烈也饶有兴趣地笑问:“安童,你今日可曾斩杀伪唐的大将?”

安童不知道从哪儿拿出个血淋淋的包袱,打开后双手递在忽必烈面前,“大汗,这是臣在战场上斩杀的伪唐将军……大汗,臣这就再回战场,去替您斩杀李璮这个狗贼!”

“杀李璮?”忽必烈呵呵冷笑,“这可不行啊……杀死李璮便随了陈德兴的愿了!只要这李璮还在,黄河以北的汉地就是国有二主,没准他们这对翁婿就得自相残杀,朕便能从容收拾河南了!安童,去传朕的旨意,叫勇士们只追到娘子关为止。且放李璮一条生路!”

……

“什么?李璮兵败井陉关?什么时候的事情?消息准确么?”

“是三天前的事情,消息千真万确……是属下安排在井陉的眼线报告的。”

井陉之战的消息,终于由天道教在井陉的骨干日夜兼程送到了已经进入大名城的韩安生手中,韩安生不敢耽搁,立即便求见了明王陈德兴。

“据报,李璮此战输得惨烈,从井陉关下一路败逃到娘子关才止住颓势,被蒙古人杀得伏尸数十里,所部精锐尽失,依附他的山西豪杰也星散大半!”

“李璮本人还活着么?”陈德兴面无表情,淡淡动问。

“据说还活着……”

“哦,”陈德兴淡淡应了一声,仿佛有些失望,又仿佛有些担心。“他还活着就好,只要李璮还在,他的大唐终有一个将来的……”

第475章现在是非元即明了

漳水一川浑浊的河水,只是哗啦啦的横在元明两军之间。

陈德兴看着月色下的这河水,还有河对岸蒙古大军的连营,只是摇头苦笑。这忽必烈原来是狗皮膏药的性子,刚刚打完李璮,就又带着七万疲惫之师粘了上来,依着漳水下寨,挡住了陈德兴东去运河之路。

抬眼望去,漳水北岸,蒙古大营,灯火通明,隐约还有蒙古人的欢呼声和汉家儿女的哭喊之音传来!

忽必烈在井陉大捷之后,便是一路抄掠而来——可怜那些没有被某个邪教头子裹挟的汉家百姓,现在又在蒙古的铁蹄和屠刀之下丧生了。

而和蒙古大军夹河对峙的,则是陈德兴所部控制的大名城——就是那座《水浒传》中“城高地险,堑阔濠深;鼓楼雄壮,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的大宋北京大名府。

这座始建于北宋仁宗朝的雄城分外城内宫,外城周长四十八里,内有宫城周长三里,虽然已经破败了百余年,人口也不及鼎盛时期百余万的二十分之一。但是仍然能从高大坚固的城廓看出昔日的雄伟壮丽。

大名城原本也在史天泽治下,不过却远不及真定城繁荣,居民不过数千户,都聚集在原本的大名宫城以南的大名御街两侧。至于其余的城区,都是一片破败,基本没有什么人烟。直到被陈德兴裹挟的近三十万民众的到来,才让这座昔日富丽繁华的雄城恢复了一些生气。

不过随后挟着井陉大胜的余威,气势汹汹从真定路赶来的蒙古大军,又让整座城市笼罩在一派大战将临的气氛当中。

但是忽必烈并没有因为一场大捷而失去理性,仍然打得非常小心。并没有去攻击有坚城可恃的陈德兴,而是小心翼翼地在大名城东,依着漳水立了硬寨,当起了挡路的恶狗!

至于忽必烈的目的,也是明摆着的。就是不让陈德兴返回燕云,更不让陈德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