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部分 (第1/4页)

陈淮清没有回答陈德兴的问题,而是冲着左右摆摆手,一堆门客家臣,立即纷纷退开。陈德兴身边的陈千一和杨婆儿也立即退开。

“奏凯当在年内,”陈淮清道,“大军一到,当可奏凯,但是要长治久安……当用何策?”

“可尽屠之?”陈德兴淡淡地道。

“爪哇人多,恐难屠灭。”陈淮清微微摇头。

爪哇岛土地肥沃,粮食亩产一直很高,自然也能养活大量人口。后世那里有一亿多人!现在自然没有那么多,但是三四百万还是有的,是南番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不过也正是因为爪哇岛人口众多,才使得这个岛屿得到了足够的开发,瘴疫之害也不是太严重。如果把土著都杀光了,一时又没有汉人去填补,就怕森林恢复,瘴疫之害也跟着一起恢复了。

陈德兴背着手,在码头附近踱起了步子,陈淮清也立即跟了上去。

“大哥儿的信中说爪哇岛是流行婆罗门教的?”陈德兴缓缓地说道。

说“尽屠”不过是陈德兴在表明自己的愿望,并不一定能做到。就是明军四军部制度的计划,也没有“尽屠”的方案。

所以陈德兴就提出了第二个方案,也是四军部和天道教研究后提出的解决方案——种姓制度!

或者说,是用种姓制度在爪哇岛上实行种族隔离。将绝大多数爪哇土著置于社会的最底层——此时爪哇岛上的情况和三佛齐差不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爪哇民族。上层是天竺来的征服者,都是高等种姓(低等种姓不能从军,也当不了征服者),下层则是爪哇土著。

“婆罗门教?”陈淮清点点头,已经明白了陈德兴的意思。婆罗门教是如何治国,种姓制度是如何运作的,陈淮清早就通过达玛波罗了解的一清二楚——天竺的佛教也是有种姓的!

“汉人的种姓一律是婆罗门,而且是婆罗门中最高的等级。”陈德兴缓缓地交代,“爪哇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尽量收为己用,将来可以带他们去天竺,让他们尽可能把贱民带走。”

第701章计生教

四千石载重的大三角桨帆船“海峡”号在南海上犁开了一道白色的浪花,这艘按照后世排水量的标准计算已经超过1000吨的战舰,是南洋舰队中的主力舰之一。和渐渐淘汰桨帆舰,开始大量装备五千石载重的飞剪式帆船的北洋舰队不同,桨帆船是南洋舰队的标配。这是因为赤道无风带的存在,包括麻六甲海峡和爪哇岛附近海域,一直到尚未被发现的大洋洲的北岸,基本上都处于赤道无风带。而这一带又恰好是南洋舰队活动的主要区域,因此南洋舰队就离不开长桨了。

而在南洋舰队的桨帆舰上充当桨手的,全部都是来自三佛齐的奴隶!大明帝国是有奴隶存在的,只是依据《陈礼》禁止汉人为奴,至于其他民族的人民,自然是可以为奴的。

而三佛齐的土著奴隶,肯定是所有被大明这个反动帝国奴役的人们中最不幸的。因为他们是奴隶的奴隶,压迫在他们头上的,不仅仅是来自北方的汉人殖民者,还有来自天竺的雅利安人。而无论是汉人还是天竺雅利安人,都没有把这些底层的土著贱民当人看——这大概就是天竺在历史上一再被外敌征服的原因。外敌打败的不是几千万或是上万万的天竺人,只是几百万天竺雅利安人。先打败他们,再利用他们进行统治,一起压迫底层的土著,那就皆大欢喜了。

“海峡”号桨帆船只有一层长桨,拥有专门的桨手舱,就在甲板下方。桨手舱的出入口全都有两层木门,按照规定不能同时打开。汉人军官并不直接管理奴隶桨手,而是由信奉密教的天竺雅利安人管理。

这些雅利安人都是刹帝利武士,过去是三佛齐国的海军战士,现在则以佣兵的身份为大明海军效力——他们过去的一切特权,全都得到了保留,而且大明海军还会给他们一份相当优厚的薪水。更重要的是,大明海峡总督府将他们这些高种姓的天竺雅利安人当成了人,而把三佛齐土著当猴子。这样的观念,让三佛齐的天竺雅利安人都非常满意。因此这些曾经在三佛齐海军指挥奴隶桨手(当然也是土著奴隶)的刹帝利种姓的武士,现在都卖力的指挥奴隶们划桨。

在四十八根长桨和海风的共同作用下,陈淮清乘坐的“海峡”号桨帆战舰,在海面上以极快的速度飞驰南下。

陈淮清此时坐在“海峡”号上面专门为他设立的国王舱室里面,仔细地看着陈德兴在定海军港里面交给他的一份关于“计划生育”的羊皮纸文件。

“计划生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