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部分 (第1/4页)

“不好听吗?”李翠仙微微有些奇怪,自己的丈夫一向不在乎这些小事,今天怎么纠结起来了?

“好吧,大清国就大清国吧。”陈德兴想了想,还是点点头。朱四九是功臣。封地照例在南明洲,要不就让他去阿根廷的地盘吧。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碍的。

“圣人,四九的折子上还说,伊犁河两岸。天山北麓之地水草肥美,人烟稀少。应该迁移军户数万,前往屯田。以供应大军兵粮。”

李翠仙手中的折子是西征军军将兼伊犁都督朱四九让人送来的,内容都是和西域军务有关。伊犁不是西征的终点。而且大明和大蒙古国的战争也没有停止。

陈德兴不接受忽必烈的称臣,因为现在是谋取整个中亚的最佳时机!忽必烈的西征对中亚的两河流域而已无异于一场浩劫。他不仅带走了大量的物资、牛羊。还卷走了超过200万人口!其中包括了两河流域几乎全部的工匠和青壮男丁。两河流域,如今正是最虚弱的时候,不仅容易征服,而且还方便善后。

陈德兴现在可以不管欧罗巴,但是绝对不能容忍忙哥帖木耳这个温和的天方教徒统治两河。

因此西征还要继续!而朱四九在西征问题上的观点和陈德兴完全一致——这位未来大清国的太祖爷其实是不要阿根廷,他想在中亚两河流域打一块地盘下来自己做个大王。

所以陈德兴也就没有召回朱四九——把他召回了就没有相同级别的人物肯去了!

“数万军户,得十几万人呐!”陈德兴低声嘀咕。十几万汉人迁西域伊犁河……麻烦不小啊!

正在给陈德兴按摩的宝音突然插话道:“还得多派些道人去开道观,伊犁河周围的草原上蛮子不少,都是突厥和蒙古的杂种,彪悍的很!若是能教化好了,几万精锐就有了。”

宝音不仅是明贵妃,还是天道使,而且还在伊犁河附近生活过,在这个问题上自然有说话的资格。

“还能弄到几万精锐?”陈德兴眉头拧起,“忽必烈不是把草原上的人都搜罗一空了?”

“怎么可能一空?”宝音笑笑,“草原上的蛮子哪里那么好拨弄?伊犁河周遭水草肥美,怎么会人人都肯跟着去欧罗巴?而且草原那么大,这些蛮子到处游荡,忽必烈拿他们有什么办法?”

“他们不是应该听忙哥帖木耳的吗?”李翠仙也问了一句。现在忙哥帖木耳被忽必烈封到了中亚那里,这货仿佛是个“好人”,比较得人心。

“会听人话就不是蛮子了,”宝音笑笑,“要不然忙哥帖木耳为什么要皈依天方教?蒙哥、忽必烈为什么要信喇嘛?人话他们不大会听,神话多少还能听进去一点。”

野蛮人嘛,哪儿都一样。都是信神不服人的。历史上,基督教教化了西方的匈奴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天方教教化了突厥人、柏柏尔人、一部分蒙古人、一部分黑蜀黍、一部分东南亚土著还有一部分其他什么野蛮人。而佛教则教化了吐蕃人和大部分蒙古人。在东南亚市场也不小,而且还和儒学一起传入日本。

根据历史上的经验。用神仙鬼怪去教化蛮子,只要在武力上有些优势,就能很容易实行了,而且越是野蛮,教化的效果就越好。

“好的,就这么着了。”陈德兴思索了一下,便点点头,“翠仙,记下来吧。派五万军户去伊犁河屯田。让内阁府从优提供经费。另外,再设立天方教西域大教方,派遣道人赴西域传教布道。”

马车里面放着个矮脚案几,上面摆着笔墨砚台和一堆奏章,都是内阁府和四军部递上来的。李翠仙提起毛笔在朱四九递上来的奏折上批了段话——这个批示当然不是最终的决定,而是要在御前会议上讨论的。所以李翠仙这个皇后可以代陈德兴写几个字儿。

合上这本奏章,李翠仙又取过另一本南洋舰队提督府送上来的折子。

打开一看,李翠仙的眉头就轻轻一挑,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陈德兴一直在打量妻子。一个替他生了六个孩子,已经年过三十的女人居然还能有那么白嫩紧致的皮肤,脸上不用涂脂抹粉也没有皱纹,上围更是丰满的不行……看来打小打熬锻炼出来的身体真是个好本钱啊!

看到妻子眉头微蹙。他便微笑着发问:“翠仙,出什么事啦?”

“王水飞的折子,在一个叫马尔代夫群岛的地方打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有1000条天方教海盗的桨帆并用船参加……”

“南洋舰队打胜了?”陈德兴面不改色的发问。他知道历史上有个第乌海战,欧罗巴的水果牙用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