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还没等自己完全适应这个身份,罗天使已经被朝廷任命为大都督了,听大家说,似乎权力比督师还大。

大都督人很和蔼,也很乐观,并不象督师那般严肃甚至悲苦的表情。

大都督似乎跟什么人都谈得来,跟督师、任府台这样的人物能谈上一整天,也能跑到军营中跟最普通的士卒吹牛聊天,而且一聊就是一个时辰,甚至在街边的店铺里跟客人都能聊上半天。

自己知道,自先皇驾崩以后,武将日渐跋扈,也只有刘肇基那样的忠勇之人才甘受督师驱使,其他武将对督师之令却是爱听不听。

但这大都督好象就不同,这李成栋原是高杰军中悍将,跟高杰一样都是桀骜不驯的,哪知在大都督面前就象老鼠遇到猫,被吃得死死的。就连黄得功都是侯爷了,手下兵马五六万人,对大都督也是言听计从。

大都督年龄并不大,比自己也大不了多少,但博学多才连督师也是佩服不已,但大都督所学与众人似乎又有不同。

这不在接圣旨时就闹出笑话了,大都督竟然说他对篆体字认不全,现在想想都好笑。

王秀楚想着,嘴角都露出了笑容。

这让旁边侍立的下人有些纳闷,赶紧躬身施了一礼,悄悄退了出去,出门走过两个院落,找到刘良佐把自己看到的赶紧说了。

“你是说这姓王的信使自己坐着就笑了?他们几个之间没有说话?”刘良佐有些纳闷,跑到我这儿有啥可笑的。

“回老爷话,他们几个没有说话,这姓王的信使好象在想什么事,想着想着就笑了。”下人如实汇报。

刘良佐挥挥手让下人下去,自己朝着几个幕僚问道:“你们觉得这信使为啥自己就笑了呢?”

“也许扬州局势大为好转,他心里高兴吧。”一个士人打扮的幕僚说道。

其他几人纷纷附和,以前督师派来的信使都是愁眉苦脸的,来找刘伯爷都是恳求的语气,哪有这信使这般从容?

刘良佐思前想后,还是觉得必须要见见这信使。他却不知道罗剑派来的信使并不止这一批,还有三批信使分别奔凤阳、临淮和霍邱去了。

ps:新书敬请大家支持,救推荐,求收藏,谢谢了!

第六十六章 军政一把抓

罗剑在**很是呆了一些日子。

明朝最大的炼铁厂在太平府(今马鞍山)一带,虽然要过江,但守江的水师是黄得功的部属。

在黄得功的陪同下,罗剑和刘为民到炼铁厂深入进行了调研。

黄得功不明白大都督为啥要到炼铁厂来,这不是工部官员应该干的事吗?

罗剑告诉他,要铸造新的大炮,光靠炼铁厂现在的技术可不行,得大力进行改造。

黄得功似懂非懂,但大都督要造大炮,这个他听明白了,跟大都督说,有了新大炮,一定不能忘了他的庐州军。

黄得功跟罗剑接触时间越多,就越觉得看不透,这大都督看起来温文尔雅的,象个文人,这话黄得功说不出来,是他的幕僚说的。

但黄得功觉得大都督骨子里象个武将,要不咋会把士卒当成兄弟一样呢,战死的士卒不仅要立碑,知道有家眷在的,还亲自带上那好吃的罐头前去家里那啥,对了,叫慰问。

有人说大都督这是在收买人心,但黄得功觉得大都督这是从骨子里就想这么做,跟收买人心无关。

大都督前几天跟自己提过,想对军队进行整编整训,自己想了好久,又去扬州一师和刚刚整编的二师去看了好几天。

这一师就不必说了,那令行禁止,那训练强度,各级将领的积极性之高,自己的庐州军比都不敢比。

李成栋的徐州军被淘汰了三千多人后,看起来却更加精干了,李成栋这厮正憋着一口气拼命地抓训练呢,说是要尽快赶上一师。

原先这徐州军的军纪差也是出了名的,督师在扬州经常拿他们头疼,却没有一点办法。

如今这徐州军,哦,现在叫扬州二师了,驻扎在**城外,却从未听过有一例扰民的事情报来。

如果整编后的队伍都象一师二师那样,黄得功觉得自己的庐州军也应该接受整编。

但有些部属觉得不好,认为大都督这是在分自己的权,这个得找他们谈谈,要让大家都同意了,这整编才能进行得顺利,大都督也是这么说的。

罗剑他们在炼铁厂呆了两天,从采矿到冶炼的全过程都看过了,同刘为民商量很久,最后还是决定把炼钢厂建到扬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