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1/4页)

�藿R膊幌不犊慈讼鹿颉�

“大都督,末将并不知国防军的规矩,不知大都督所说的是何规矩?”冷允登一听,额头上汗水冒得更密了,声音也开始有些哆嗦。

“什么规矩?就是不给人下跪的规矩!给你们的小皇帝跪习惯了吧?”王强在旁边没好气的说道。

冷允登一听,这才明白过来,不敢违逆罗剑的意思,但他还是上前给罗剑和王强分别躬身施了一个礼,这才到旁边的凳子上用半边屁股坐了下来。

“我们接受吴三桂的投诚,但关宁军不能编成一个军,你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关宁军将全部接受整编,淘汰老弱后将分散到国防军各个部队,吴三桂将不再领军,南京政府将对他另作安排。我们就是这个条件,如果吴三桂同意,我们可以接着往下谈,如果不同意,那就没得谈。”

罗剑不等冷允登开口说话,直截了当对他说道。

“大都督,等末将回去禀告我家大帅如何?”冷允登站起身朝罗剑说道。

“什么大帅?大都督面前他吴三桂还敢自称大帅?”黄得功一瞪眼。吓得冷允登又是冷汗直流。

“是。是。黄部长,待末将回去禀告我家统领再说如何?”冷允登赶紧换了称呼。

还是那个回合院里,冷允登把在城外见到和听到的一切原原本本向吴三桂作了汇报,吴三桂听了久久没有说话。

其实吴三桂知道向国防军投诚之后,是不可能让他再领兵了,自己这种将领不是国防军需要的那种类型,更何况在他们眼里,自己还是个大汉奸。

吴三桂反复咀嚼着冷允登转述的话。“南京政府另作安排…”吴三桂沉吟半晌,这才开口对冷允登说道:

“你再去找他们谈,说咱们答应他们的条件,不过南京政府对我如何安排,希望他们能给个准确的说法。”

其实冷允登走了之后,罗剑也在思考如何安排吴三桂,现在南京政府里一个萝卜一个坑,并没有空余的职位安排吴三桂,而将吴三桂安排到地方任职,但他并没有这个能力去管好一方。

就在罗剑对如何安排吴三桂苦恼不已的时候。王强冷不丁在旁边说了一句,“不如把吴三桂送到北美。交给朱媺娖好了,否则到时候他又要弄出妖娥子来。”王强是想到了《xx大帝》里说的吴三桂造反的事,这才随口说了一句。

“嗯,这个主意不错,朱媺娖那里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这个可以考虑。”罗剑想了一下,觉得王强随口出的这个主意还真不错,不过这得看吴三桂本人是否愿意了。

冷允登反复跑了四五趟,才把罗剑的意图跟吴三桂说清楚了。对朱媺娖到海外建国的事情,吴三桂也听说了,当初南京政府把这个事情动静弄得极大,吴三桂想不知道都不行。

其实那个时候吴三桂就动了心思,要说对大明朝廷一点感恩的心都没有,那也错怪了吴三桂,当初引领清兵入关以后,吴三桂还派人到南京联系过南明朝廷,甚至还领过南明朝廷的军饷。

有心追随公主前去海外建国,但当时吴三桂在清兵环绕之中,想脱身也不可能,现在听南京政府准备让自己去追随前朝公主,吴三桂的心再次动了起来。

听大都督说,海外并非全是蛮荒之地,倒是有大量富庶的土地可供开垦,而且公主有南京政府的全力支持,在海外立足乃至建国肯定没有问题,如果自己现在能跟前去,以后也是算是个开国大臣,与其留在南京政府里任个闲职,还真不如去海外闯荡一番,何况自己现在才三十多岁,远没到告老还乡的时候。

总算双方都满意了,对一些投诚后的细节作了详细的商谈后,吴三桂下定了决心率关宁军投诚。

尽管德州城里有一万出头的清军骑兵,但吴三桂的关宁军还是在德州城里占了主导地位,况且清军骑兵并不参与守城,吴三桂想要献出城门并非难事。

等王强率七师进入德州城时,莽泰才知道吴三桂已经反水,想率骑兵从城中冲出去,但面对七师强大的火力和紧闭的城门,莽泰知道自己和这一万多骑兵完了。

吴三桂投诚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临邑县的一万多守军听到消息后,在将领的带领下,跑了几十里路找到正在往德州赶的六师,直接向他们投降了。

德州的清兵没有一个逃脱,消息是七八天后才传到北京城的,听到消息,正在武英殿同范文程等人商量事情的多尔衮如同被当头敲了一棒,脸色瞬间变得极为苍白,半天才开口问道:“谭泰现在在哪儿?”

“启禀摄政王,谭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