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 (第1/4页)

罗剑现在还在等黄得功的消息。如果黄得功率海军陆战队以及二师、五师进展顺利,洪承畴集团将再无力给满清朝廷提供赋税和粮草上的支持。到那个时候,不用如何发力,清兵也无法维持其庞大的军队数量,崩溃是迟早的事。

今天天气很好,罗剑在帐篷外遇到了被扶到外面晒太阳的秦虎子,这才让人把虎子扶到帐篷前。又让人把先前投过来的虎子的几个老乡喊到起聊聊天,他想从聊天中掌握清兵更多的信息。

尽管虎子和他的老乡们都很紧张,很多时候都是答非所问,但罗剑还是从与他们的谈话中得到不少有用的信息。

其实清兵中的汉军士兵绝大多数都是象虎子这样为了混口饭吃从的军,想让这些士兵有国家和民族观念的要求似乎有些高了。先贤说过的话并非没有道理,“衣食足而后知礼仪”,让大量在饥饿边缘的百姓们去爱国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这次国防军采取的“攻心战”显然点中了清军的“死穴”,因为目前清兵中的汉军已经到了饥饿的边缘。

虎子和他的老乡们对国防军最感激的是让他们能够吃饱肚子,因为他们自从被调到河北前线以后,基本都没吃饱过。

满清的粮食紧缺罗剑是知道的,如果这个情报都得不到,那安全部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京畿地区粮食尤为紧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的要数满清贵族的“圈地”政策了。

连年的天灾**造成了人口锐减,京畿地区是战争的重灾区,人口减少尤为突出,土地资源本来并不缺少,但满清贵族入关后,多尔衮于顺治元年就颁布了圈地令。

这个所谓的“圈地令”名义上说是把近京各州县“无主荒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实际上却是不分有主无主大量侵占畿辅地区汉族居民的产业。“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内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

满清贵族自己是不会从事生产的,这些圈来的土地只能由其家奴或者佃户耕种,而这些贵族本身又不用交纳赋税,如此一来,尽管京畿一带土地不少,但满清朝廷从其中却毫无所得。

多尔衮去年曾经想解决这个问题,但在他刚刚准备采取铁腕方式强行执行满清一体纳粮的政策时,从满清贵族上下爆发的极大阻力让多尔衮害怕了,他知道,如果他一意孤行地要干下去,他的地位恐怕立即就会不保。

本来一个新兴的王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百姓们休养生息,让整个国家慢慢恢复元气,但由于罗剑等人在扬州的出现,满清朝廷没有机会这么做,反倒在建国之初就开始了对百姓的疯狂压榨。

满清朝廷压在统治区百姓们头上的赋税之重,比起明末崇祯年间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如此重的赋税,百姓们生产的积极性被严重消弱,据安全部的报告说,去年河南、陕西等地的粮食产量不增反降。

这两年满清朝廷主要靠两湖的粮食支撑着,但随着国防军封锁了运河,满清从两湖运粮的成本大增,超过一半的粮食被消耗在运输途中。再加上洪承畴也在不断扩充自己的军队,军队数量从几万人增加到了三十几万,这也让洪承畴能够提供给满清朝廷的粮食在去年就开始大幅度减少。

南京政府并没有就一些粮食新作物对满清进行封锁,象红薯和玉米、土豆等,罗剑考虑的是与其以后推广这些农作物,还不如就让它们现在开始在全国传播。但让罗剑没想到的是,即使这些农作物已经开始在满清统治区传播,但满清的粮食危机仍然越来越严重。

大量扩充军队是造成粮食产量始终上不去的根本原因,把主要劳动力的青壮都抽走了,粮食产量能上得来才怪。

封建社会里钱粮往往是连成一体的,粮食紧缺基本也就意味着财政上的窘迫,满清军队中汉军长期不能按时发饷已经成为习惯。

据虎子和他的老乡们说,即使国防军不打来,汉军中每天都有很多人逃跑,满清军队对这些逃跑的士卒采取了极为严酷的措施,往往一人逃跑,整个小队的人都要受到连坐,而被抓回的士卒往往都被杀鸡儆猴,绝大部分都被毒打至死。

听到这儿的时候,王强和七师的几个军官开始若有所思,对罗剑并不急着进攻似乎理解了不少。

就在罗剑找虎子他们谈话的第二天,七师的进攻阵地上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东西,几十个铁皮喇叭出现在阵地上,几百个专门挑选出来的大嗓门士兵开始轮番用这些铁皮喇叭对清兵喊话。

喊话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