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 (第1/4页)

“宪之兄,秋收已经过了,现在政府一切都已经走上正轨,政府改组的事情恐怕还得再稳上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我想出去搞一些调研,你在家坐镇如何?”

这事罗剑考虑很久了,这次调研的地点是南方各省,刚刚收复的地方一切都是百废待兴,倒也没有更多的可研究,只是南方各省的发展到底是个什么状况,罗剑还是想做到心中有数。

“是以政府的名义去调研吗?”史可法问道。

“那样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我想私下去搞些调查研究。”罗剑说道。

“兴华,你这是要微服私访啊?”史可法笑着说道。

“啥微服私访啊?宪之兄,你以为以前皇帝微服私访真的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想都不要想,早就有人把前站给打好了。”罗剑笑着说道。

说到这里罗剑倒是想起了以前看过的电视剧《xx微服私访记》,剧情倒是拍得不错,看起来倒也过瘾,但就是这些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决定了出去搞调研,罗剑很快把一些事情安排妥当,比如李定国的有关事宜,用电报通知了李成栋。把刘文秀和艾能奇从昆明调过来,一来可以给李定国当个帮手,二来也可以防止孙可望在云南起其他心思。

罗剑要“微服私访”,最紧张的人莫过于赖福了,虽说不惊动地方,但总得有人打前站。安全问题总得有人在暗中保护着,这种形式的调研,卫队又不可能全部出动,如何安排,确实让赖福煞费苦心。

倒不是罗剑非要为难这些部下,自己那个时空里每每官员下基层,那前呼后拥的架势一来确实让人反感,二来那样也根本不可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那样还不如不去了。

王强一听罗剑要微服私访。顿时来了兴趣,非要跟着去,被罗剑一顿狠批给骂得缩回去了,七师还在南京城外,杏儿也刚刚怀上孩子,正需要人陪伴的时候,这小子却想着出去玩,这小子就是在这些地方在大局观还是有所欠缺。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一辆普通的四轮马车行进常州通往上海县的官道上。上海县是罗剑这次调研的第一站,自从安排王秀楚到了上海县,上海被建设成什么样子了,罗剑心里一直都在担心着。

南京离上海这么近,其实早就该去看看的,万一方向偏了。早发现损失也会少很多,罗剑坐在马车里有些自责地想道。

四轮马车是去年才开始出现的,都说战争的需要催生技术的进步,这话一点不假。罗剑和刘为民等人都没想过这个问题,这是后勤部长何刚在后勤运输时。两轮马车的运载量有限,而且又不稳当,这才跑去找陈子龙,让他设计一种四个轮子的马车。

这要是在以前,肯定会把陈子龙给难住,但现在陈子龙却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把火炮上的牵引装置改头换面就变成了四轮马车的转向装置,陈子龙也没太在意这事,结果这种设计很快就在南方传开了,现在南方的马车大多都是四轮马车了。

罗剑听说了这个故事后有些唏嘘,这要是在自己的那个时空,少不了要申请一个专利,这辈子也够吃够用了,想到这儿,罗剑从兜里掏出小本子,记下了“专利法”三个字。

罗剑拉开了马车车厢上的窗帘,从车窗里向外看去。路边的水稻才收割不久,一股泥土带着草味扑鼻而来。

“锁柱,你家的稻子也收割了吧?今年收成怎么样?”罗剑朝坐在马车后面的锁柱问道。

“大都督,都收了呢,今年收成比去年还好,亩产都有五百多斤,除掉交公粮的,家里还能卖几千斤谷子呢。”锁柱说道。

“你回家去看过了?”罗剑问道。

“回去过了,我爹说,今年要不是虫害,产量还要高不少呢。”锁柱说道。

“哎呀,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罗剑一拍脑袋,化肥的事抓得挺紧,却把农药的事给搞忘了,赶紧从兜里掏出本子,又记上了“农药”两个字。

“大都督,这虫害也有办法解决?”坐在罗剑对面的黄宗羲问道。

这次出来调研,罗剑并没有带很多人,除了锁柱和几个护卫,就只有《中华日报》的总编黄宗羲了。

“太冲先生,虫害当然有办法解决,这也得借用化学知识了,生产出能够杀死害虫的农药就行。但是农药却是一把双刃剑,这些农药施用了之后,总会在粮食里残留一些,这对人体是不好的,但为了提高产量,我们目前还得用啊。”

罗剑有些无奈地说道,在目前全国大部分人口还没解决温饱之前谈绿色农业是毫无意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