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 (第1/4页)

好在电报已经通了,阎应元把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给南京发了一封电报。

阎应元没想到自己的一封电报成了南京的头头脑脑们最为棘手的问题。

罗剑知道现在东北地广人稀,但整个东北的人口只有一百多万,这让他没想到。

内阁会议上,罗剑把自己这次调研的情况给大家作了汇报之后,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这个问题,整个东北人口如此之少,也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不是一日之功,但现实的问题却摆在面前,那就是当初罗剑要求阎应元的部队扩充成一个军,现在看来,要从东北把人数招齐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这个问题最后史可法拍了板,从福建和两广去招,招齐了在南京集训,初步训练后从海路运到东北。

东北扩军的问题算是解决了,但如何开发东北的问题却依然是个大问题,关键还是人口。

对全国的人口情况罗剑查了不少史料,但似乎版本很多,现在全国人口到底有多少,就连史可法等人心里也没数。

罗剑很想进行一次彻底的人口普查,但他知道以南京政府现在的行政能力根本不可能做到。

无奈之下,罗剑同史可法商量之后,只能采取权宜之计,那就是让各地上报人口数量,当然罗剑和史可法都知道,这个办法统计的数据只能作个简单的参考,准确是根本谈不上的。

好在现在省城一级的城市电报已经连通,倒不用从南京派人到处通知。

一个月后南京政府终于把数据统计了出来,罗剑这才知道现在全国的人口大概在八千万到九千万之间,如果把以前明朝隐瞒人口的习惯给算进去,人口数应该在一亿左右。

看到这个数据,罗剑心想,自己当初把从史料上查到的各种数据一平均,大概就是这个数。

只是现在的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南方各省有人口大致在四千多万人,而其他省份也就四千多万人。

收到全国各地的数据后,关于人口问题的专门会议再次召开。

“兴华,你看看现在咱们到处都是地广人稀。你还到处去占地盘。”史可法笑着跟罗剑调侃道。

“督师。这个问题可不能这么看。只要全国局势平稳了下来,咱们的粮食产量逐年在提高,人口快速增长是可以预见的,我倒觉得兴华做得没有错。”路振飞严肃地对史可法说道。

“皓月(路振飞号),我跟兴华开玩笑呢,我能不知道这个?”史可法瞪了一眼路振飞说道。

路振飞说的罗剑当然也知道,就在另一个时空历史上,到了康熙和乾隆年间。人口就出现过快速增长,有些人据此称这些年代为康乾盛世,罗剑却认为局势基本平稳是一方面,主要是气候好转加上一些新的农作物大量引进造成的。

现在的情况比那个时候肯定好很多,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可以预见的,但罗剑并不希望全国人口出现爆炸性增长,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自己的那个时空里,到了一个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恐怕给人第一个感觉就是“好多人”。人口太多,平均资源少是一个方面。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压力也会接踵而至。

罗剑觉得这个时代里以现在的国土面积,人口总量控制在三到五六亿之间恐怕是最为合理的,但如何将人口比较精确的控制在这个范围里,这却不是现在能够考虑的事。

解决人口问题不是当务之急,但东北的开发却是迫在眉睫,这个可拖不得,放着这大片的肥沃的土地任其荒芜,想想都觉得心疼。

“兴华,你上次不是说南方很多地方不少农民还是在租种田地,而且地主家的地租还收得极高,我倒觉得可以从南方各省动员这些佃农去关外,不过这些人若是去了关外,咱们政府必须给他们解决最开始安家落户的问题。”袁继咸建议道。

“季通兄(袁继咸字),这个办法倒是可行,只是如果抽调人口太多,恐怕南方各省的粮食产量会有所下降,咱们必须把这个也考虑进去。”任民育在旁边说道。

“我看不见得,这些年虽然粮食产量虽有大幅提高,但这些佃农倒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好处,政府也没有从其中增加收入,好处都被那些地主占了。”路振飞愤愤不平地说道。

罗剑此刻却想到了后来有名的“湖广填四川”,另一个时空里满清在占领四川的过程中遭到四川百姓的强烈抵抗,由此引发了满清对四川百姓的大屠杀,虽然满清后来一直把四川人口锐减至六十万人左右的责任推到张献忠头上,但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